《朗读者》读后感1000字( 二 )


有很多人推荐爱情小说必读书单有《荆棘鸟》、《呼啸山庄》、《简爱》、《傲慢与偏见》、《飘》、《茶花女》等 。我一定要加上《朗读者》!
爱情不就是和这首诗描写的一样嘛?
当我们敞开心扉
你向我敞开,我向你敞开
当我们沉迷
你沉迷于我,我沉迷于你
当我们消失
你在我心里,我在你心里
从此以后
我还是我
你还是你
《朗读者》读后感(四):朗读应该光明正大的出现在你的世界里
提到朗读者,我们想到最多的还是以“朗读打动人心”为口号,不管明星或平凡素人,都在通过朗读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故事,很多感人肺腑的桥段和经历,都在这个舞台上映照得光彩夺目 。我看过几期之后因为工作关系就错过了,但是这种形式的节目还是给我留有了更多的影响和期待 。
本文介绍的书或者说已经变成了电影,毋庸置疑的是在电影里,渲染的更加直接和具体,情节更加紧凑,而不像小说里充满了思辩的味道 。我喜欢电影可能多一些,一是汉娜在教堂里落泪,二是汉娜踩着书本上吊自杀,三是米夏最终向女儿坦白了自己的故事 。无疑电影在故事表现力上更胜一筹 。
《朗读者》究竟讲得是什么故事?
这本书在国际市场上的畅销程度只有帕特里克?聚斯金德1985年出版的小说《香水》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而它作为德语文学所引发的评论热度,可能只有诺贝尔奖得主君特?格拉斯及海因里希?伯尔才能与之相当 。——《卫报》
不同于香水的是,这本书从一个15岁少年米夏突如其来的爱情开始,怅然若失之间,患得患失间又无声无息地退去 。在爱情里又包裹着怎么样的秘密?一点点揭秘,爱过的汉娜竟然是二战中的女魔头,印象最深刻是汉娜的“文盲耻辱感” 。一个人为了掩盖自己不识字的羞愧感,汉娜选择交换的是一生的自由 。之后又在朗读中得到救赎,甚至是在书本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米夏真的理解汉娜吗?在审判期间,他的内心想的是:“一旦她锒铛入狱,就会从我的世界,从我的生活中彻底消失 。我要她远远离开,我要她遥不可及,要她成为纯粹的回忆 。”作为学法律的人,他心里十分清楚汉娜有罪,但他心里“爱上一名罪犯却使我罪责难逃”这种难逃其咎的关联,也让他难以平静 。他深感纠结,他没有向法官揭露汉娜文盲的真相,理由是尊重汉娜的意愿 。他在逃避与汉娜有关的回忆与牵连,可作为“法学史教授”,却在夜晚高声朗读,成为了汉娜的朗读者,他到底在做什么,令人寻味 。
他最后才去探监也是被迫无奈 。汉娜身上的味道变成了“老女人的体臭” 。她不在刻意遮掩,就像遮掩自己的文盲身份一样,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 。牢狱生活收走了那个爱干净,甚至有洁癖的汉娜,她“突然放弃了一切”,她闻起来有股臭味儿 。我认为汉娜这是在为见米夏,在做最后的准备,而米夏也在不小心中,把汉娜放得很重要,开始只是没有结果的情欲,到最后却升华成了相似爱情的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