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关系,南诏国和大理有何关系?你知道吗?

1、南诏国和大理有何关系?你知道吗?大理是云南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西汉汉武帝曾在大理设置郡县,历史上著名的南诏国(公元738~902年)、大理国(公元937~1253年)曾在这里建都 , 是当时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7世纪至8世纪初,在今洱源极其周边地区先后形成六诏和西洱河蛮(白蛮即为现在的白族) 。六诏为:蒙舍诏(今巍山县南部及南涧一部,最南也称为南诏)、蒙隽(jùn,隽)诏(今巍山县北部及漾濞、永平一部)、赕诏(今洱源之邓川)、施浪诏(今洱源、鹤庆、剑川之一部)、浪穹诏(今洱源)、越析诏(今宾川) 。“诏”为夷语,意为部落,也有王、酋长之意 。六诏皆为乌蛮,即今彝族的先民 。其中蒙舍诏居六诏之南,又称“南诏” 。南诏发祥于巍山,经两三代人的经营,至细奴逻为酋长时较为强大 。当时洱海地区的白蛮(白族)、乌蛮(彝族)各部落为了统领权长期斗争 。细奴逻任大酋长后南诏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至逻盛和盛逻皮时期开始向外扩张 。公元738年 , 朝廷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 赐名归义,标志着南诏的建立 。
朝代更迭的关系 。就像隋朝和唐朝的关系一样,朝代更迭!

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关系,南诏国和大理有何关系?你知道吗?

文章插图
2、南诏国和大理的关系大理是属于古南诏国的一部份,是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 。
南诏疆域:
南诏在今云南一带,洱海地区是南诏的首府所在地,以大厘城(今大理)为中心的十睑(赕)是南诏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 。
十赕:云南赕(今祥云、宾川)、品澹赕(今祥云县城)、白崖赕(今弥渡红崖)、赵川赕(今大理凤仪)、蒙舍赕(今巍山)、蒙秦赕(今漾濞)、川赕(今邓川)、大和赕(又作矣和赕,今大理太和村)、苴咩赕(今大理古城)、大赕(又作史赕 , 今大理喜州) 。
南诏鼎盛时期的疆域,东面包括两爨,东南到达安南,西北连接吐蕃,南面和女王国(女王国的国都在今泰国的南奔)接界,西南河骠国(骠国的政治中心在今缅甸曼德勒一带)接界,北抵大渡河,东北抵黔、巫(今贵州和四川的长江南岸) 。
扩展资料
历史内容:
天宝八年(749年)至天宝十三年(754年),唐南诏间爆发了“天宝战争” , 在其后40年的时间内,南诏不断向外发展,拓宽了版图 , 建立了东接贵州西部和越南北部,南括西双版纳,西抵缅甸北部,西北与吐蕃的神川(今丽江)为邻,东北达戌州(今四川)宜宾的多民族集合体国家 。
南诏后期,权臣擅政,宫廷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利争夺 。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年),南诏权臣郑买嗣杀死南诏王隆舜 。
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又杀死隆舜的儿子舜化贞及其幼子,并将南诏王室八百人杀死在五华楼下 , 夺取了南诏政权,号称大长和国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大理白族自治州
百度百科-南诏
 大理国与南诏国在地缘和文化上有一定的相承关系 。正是基于这种地缘和文化上的相承,迄今为止的几乎所有研究都把大理国视为南诏国的简单继续 。美籍学者查尔斯?巴克斯在其《南诏国与唐代的西南边疆》中即明确宣称:“在937年,名叫段思平的白蛮官员篡夺了政权并建立了自己的王朝,称为大理国 。与他直接继承的前代相比较,大理国在云南的统治是最长的,超过了三百年 。所有这些后继的政权(包括长和p天兴、义宁p大理――引者注) ,其基本的居民与南诏王朝相同,他们的社会风俗p经济和文化也是基本相同的 。”(林超民译,第188页)。木芹先生在其《南诏野史会证》“弁言”中亦认为大理国前期与南诏一脉相承,其立论的依据则是二者国号相续p行政制度相续以及政区划分相续 。而该成果证实,大理国并不似传统学界所认为的只是南诏国的简单继续,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在承继南诏国的基础上发展变异颇多,且不仅仅只发生在大理国后期 。例如,尽管大理国后期废二都督p六节度而代之以八府p四郡p四镇――在经济较为发达开化的地区设府,在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郡,而在强邻压境的边夷地区设镇,其下再各领(县级)州郡部甸,这与南诏国的政区划分完全不同 。但以相国代清平官为最高行政长官,复加虚衔以明等级俸禄,以及开科取仕之类,则说明职官制度的变化在大理国前期已经发生 。撇开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南诏国经济基本上是一种内向型p掠夺型经济 。而以马匹生产为代表,大理国经济已经有了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较之于南诏国,大理国文化展现出更多的内地因素,其对内地文化的影响亦明显增加(“五花爨弄”的传入内地可以视为一个例子) 。云南历史此一时期的进步,很明显,恰恰是体现在类似的发展变异之中 。
南诏王皮逻阁建立了统一的南诏国,都太和城(大理市南) 。738年,唐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 。南诏最盛时,大致上占有今云南及四川、贵州的一部分,它是奴隶制国家,虽然封建制已经产生,但奴隶制还广泛存在,某些落后地区还停留在氏族制阶段 。902年,汉族大臣郑买嗣推翻南诏,自立为王 , 改国“大长和”.南诏历传13王,统治200余年 。南诏亡后,先后又出现过长和、天兴、义宁等过渡性地方政权
公元937年 , 段思平建大理国,公元1117年,宋封段誉“金紫光禄大夫检校习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政治中心在洱海区域 , 以大理为都城.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征云南 , 破大理国.大理国分两个阶段:1.大理国(936-1094)共159年,传14世,中间 , 权臣杨贞义和高智升先后夺位建国,后因滇东乌蛮37部反对 , 还段氏王朝 。2.后理国(1096-1253年)共157年,传8世,一共传22世,共统治316年 。大理国的传位方式不属于父子世袭制 , 而是兄弟间互传再传到下一代;
是友国
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关系,南诏国和大理有何关系?你知道吗?

文章插图
3、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关系南诏国和大理国都是古时候建立在现今云南一带的古代王国 。南诏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建立,时间为738年-902年 。大理国由白族人段思平建立,时间为937年-1253年 。
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关系
根据史料记载,南诏国的国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首都有太和城、羊苴咩城、鄯阐城 , 主要民族是哀牢族 。
根据史料记载,南诏国的国土面积约为72万平方千米,首都是羊苴咩城 , 国土范围为现今的贵州与缅甸、泰国、老挝北部 。
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大蒙古国是由成吉思汗建立的政权,建立后屡次对外侵略扩张 , 包括征伐西夏、金国等 。
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关系,南诏国和大理有何关系?你知道吗?

文章插图
4、南诏国是现在的哪里南诏在今云南一带 , 洱海地区是南诏的首府所在地,以大厘城(今大理)为中心的十睑(赕)是南诏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 。
十赕是云南赕(今祥云、宾川)、品澹赕(今祥云县城)、白崖赕(今弥渡红崖)、赵川赕(今大理凤仪)、蒙舍赕(今巍山)、蒙秦赕(今漾濞)、川赕(今邓川)、大和赕(又作矣和赕,今大理太和村)、苴咩赕(今大理古城)、大赕(又作史赕,今大理喜州) 。
南诏的灭亡,以及它与大理国的关系:
公元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灭南诏王族 , 建立了大长和国,此后云南地区进入动荡期 。大长和之后是大天兴,大天兴国存在不到一年,又被大义宁取代 。公元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段氏大理国建立,后存在了很长时期 。段氏大理国的国号大理(大礼),其实早在南诏时代已经出现,而且段氏大理国的规模,几乎是继承了南诏国 。
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关系,南诏国和大理有何关系?你知道吗?

文章插图
5、大理国与南诏国之间,政权有什么关系?大理国与南诏国两个政权的关系就是前者的建立者,其先祖曾是南诏国的开国功臣,此外两者的疆域有所重合 。南诏国这个政权的建立时间要早于大理国,其建立者为阁罗凤 。阁罗凤的父亲曾借助唐王朝的帮助统一六诏,待阁罗凤继承南诏国王之位后便叛离唐王朝,并自立国号 。不过待他孙子异牟寻继承王位 , 南诏再次依附于唐王朝,异牟寻也因此受封成为南诏王 。之后原本国号为“大礼”的南诏政权便更名为“南诏” 。
南诏国的疆域主要集中在云南,其中洱海是该政权的首府 。兴盛之时,南诏的疆域也一度扩大至吐蕃,贵州、四川等地 。南诏政权一共持续了160多年的时间,后来因为叛唐,再加上长期与唐对战而国力极速衰退 。等到了唐昭宗在位期间,最后两任南诏王接连被一位名叫郑买嗣杀害,南诏国就此宣告结束 。
南诏国灭亡之后取而代之的是郑买嗣建立的“大长和国” 。不过这个政权就只持续了20多年的时间便被“大天兴国”所取代,不过“大天兴国”就只存在短短十个月的时间 。继它之后出现的是“大义宁国”,9年之后段思平起兵谋反,“大理国”自此建立 。段思平的先祖是南诏国时期非常著名的开国功臣段俭魏,不过待到了段四平时其家族已经没落 。
【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关系,南诏国和大理有何关系?你知道吗?】段思平成功建立大理国之后一直极力推行变革,大理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这大理国的疆域除了云南以及贵川部分地区之外,还囊括了缅甸、越南以及老挝的部分地区 。大理国在持续百余年之后因丞相篡位而结束 , 不过仅一年左右的时间政权就又重新回到段氏手中,继任王位的是段正淳 。由于中间出现了断层,所以自段正淳开始的大理国政权通常被称为“后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