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日记读后感精选( 二 )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二):大师在成为大师之前,他也是寻常人
季羡林先生在这本书的后记里写道: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 。所以他未对他的日记作任何的增改删除,只是将其原封不动地呈现出来,哪怕其中有些争议,但是不是圣人的他也全然接受曾经的自己 。
读这本书之前总是认为大师从年少的时候开始就已经展现出独一无二的天赋或者有不同寻常的事迹,但是看季羡林先生的日记,撇开他清华学生的身份,原来他在那个年代也是和我们一样有着大学生有的烦恼与忧虑,又或是年轻人的意气风发 。原来他在二十几岁这个年纪,也是和我们这个年代一样,骂考试,骂教授,担心生活费,没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情……日记中的点点滴滴让我觉得,原来大师在成为大师之前,就和我们身边的同学一样,平易近人,年轻时候的大师原来也可以是寻常人 。
日记中比较出名的内容,在于他某些时刻的真性情 。他直言去看女子篮球的人都是为了大腿去的,而他自己当然也不例外 。他也会在日记中吐槽上课如坐针毡,一点钟时间都比以前长一倍 。他也会在日记中骂教授,骂考试,不知道整天到底考什么 。看了这些会发觉,原来作为大学生的他也是如此的平凡,没有那些离生活遥远的高尚情操,他也会在日记中评判哪个朋友值得交,哪个不行,他也会因为天天打牌而能执行读书计划,懊悔不已,然而下定决心明天开始读书,却又接着打牌 。他也希望有人爱,有人了解,但是却找不到这样的人 。他也不是兼具德智体美的好学生 。
那个年纪的他从未想过能成为什么大师,他只是在那样的时代洪流下,努力做着每个平凡人的决定(虽然上了清华的他也不是那么平凡),他会想去作教员,因为这是一份稳定的工作 。发现大学成绩对研究院不是那么重要的时候,他也开始不再在意成绩的高低 。每天想着如何写文章以及如何在杂志上刊登自己的文章,不喜欢被人看不起 。还有饱受争议的对女人劣根性的评断以及他平生最大的希望 。这日记中的内容都呈现出了他在那个时代以及那个年龄下的局限性,又让我觉得原来他离我们并不遥远 。
我一直觉得,那样博古通今,品德高尚,艰苦奋斗,接近圣人一般的大师是我们普通人遥不可及的存在,但是看了季羡林先生的日记之后会觉得,一个二十几岁的平凡人也是有希望一步步走向不一样的未来的 。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三):朴质而潇洒,如常而充盈
读日记,颇感真实与幽默 。读人日记,观己人生 。
描绘“艰难要钱”经历时,作者说“对一件事来说,这样的心理状态是影响不大的,但是时间一长,性格就会受到影响 。”想到自己小时候,眼镜坏了,特别希望睡一觉,明天它自己就变好 。眼镜是紫色的,没有边框,清晰地记得它在枕头旁边的那幅画面 。因为眼镜是没有镜框的那种,配镜时就说可能容易坏,结果真的坏了,就很害怕,不敢跟大人说 。后来说了好像也没有什么,重新去配了新的 。虽然小时候那种心理过于夸张,但其实直到现在,对于某些事情,我依然希望睡一觉,明天就好了 。这种期盼的心理,真的没有变过 。还回忆到初中暑假和高中专业两件事,这里便不再说了,独自记在“日记”中吧 。
- 清明节|青团只有清明节有吗
- 清官枕
- 歪打误撞
- 大海|世界十大透明的海 哪里的海水最美丽最清澈最吸引人
- 三个瞬间,看清一个人
- ok镜|ok镜天天清洗好还是免洗好
- 有一种人间清醒,叫做“不值得定律”
- 青团|青团可以送父母吗
- 银杏|银杏黄精茶可以清理血管的垃圾吗
- 武汉|2022武汉清明前后冷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