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日记读后感精选( 三 )


作者写《游开元寺记》的段落,让我想起自己小学六年级上的作文班,因为学校组织看蝴蝶展,而作文班的老师是当时另一个班的语文老师,她知道这件事,就让我们写了《参观蝴蝶展》 。这个事情如果放在今天,成了违规补课了,但是在我的人生中也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小时候有很多爱好,音乐、美术、舞蹈、体育、英语,都因为一些因素无法实现 。但那次上作文班,我能连续写很多篇小作文,虽然也是不记得什么时候就又停了,可写作这种事,不像其他的课程必须特意去学,在学校语文课上就可以延续,也能自我不断积累,于是才可一路至今 。
记得小时候,大人总说小孩好,长大了,确实觉得小孩好,可即便穿越回小孩的世界,还是会觉得大人好,如此循环往复 。不过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很喜欢小时候的语文课,尤其是初中的语文课,还有我最喜欢的地理课,还有政治里边的哲学篇,还有还不错的英语、历史,还有为了中考而努力的体测……一下子,又都记起来了 。想起窗外的泥土、柳枝,想起那间教室 。作者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学外文时,听窗外自然的声音,说喜欢这样的生活 。能够体验生活中的诗意,真是很好的 。
而回忆初中时,也令我意外,为何初中给我的印象是那样好、那样深,以至于近年来总是想起 。这一点,跟作者的回忆困惑一样 。
写电影《野玫瑰》,作者评价“前半还不坏,最后扯上国难,结果一齐加入义勇军 。这是最近小说、电影一个Tendency(注:Tendency趋势),总得扯上国难,然而大半都非常生硬 。我并不反对宣传,然而我总觉得这种宣传仍是劳而无功 。”
原来,电影百年前是这样,百年后依然如此 。不仅是电影,还有另一处谈及了形式主义 。如果作者这样评价,放在今天,会是怎样?想起前段时间,看到某公众号在“呼救”,只因专业评价了某部“国”类电影的创作问题,就被投诉,被扣帽子 。再联系近期的奥运会……所以,“进步”这个词本身,真的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单一 。
作者说“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 。”于是,对“九一八”、对“主义”的看法都直接放出来,不知这些如果放在“热搜”中,又会是何种景象 。
作者关于“女人劣根性”的观点,我肯定不认同,但理解此种判断的缘由,而且这样的内容能够展现出来,有一个好处,它能让人知道:每个人,都会因一时一地的局限而不能有全面的认知,但不能因某一认知偏颇,就全盘否定一个人 。
到了核心的清华园日记部分,看到了作者的情绪波动,被当时环境影响、被身边杂事影响,常无法静心读书 。计划听讲座,也会一觉睡过去 。常常是打球睡觉、打球睡觉,虽然也没怎么学习,但能看出运动和睡眠真是对身体好,长寿的秘诀就是这么简单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心态 。当时局势紧张,很多学生都走了,作者却还在,空中是日本的飞机,竟然也会麻木,有的课,只有作者一人去上 。兵荒马乱的时刻,能够如此从容,可能不一定是多大的勇气,而是天生的顿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