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逆向工作法读后感100字( 二 )


【亚马逊逆向工作法读后感100字】《亚马逊逆向工作法》读后感(四):本书写出了真正的亚马逊
一转眼我在亚马逊工作快三年了,前两年是金融行业的业务拓展工作,现在创投生态团队帮助创业公司进行数字化创新项目 。这几年过的紧张充实 。
在亚马逊很多事情都让我惊讶不已,先讲讲亲身经历的几个小故事
第一个,文化相近的、优秀但谦逊的同事,自动自发地为满足客户需求而做事
很多朋友想来亚马逊,但确实不太容易,这家公司的招聘标准确实很高 。推荐自己的朋友加入亚马逊,是可以拿到推荐奖金的,但是这个奖金并不好拿 。亚马逊需要经过很多轮严格的面试,并有著名的“Bar Raiser机制”,过五关斩六将的结果,就是同事的素质不一定是最高的,但招进来的同事,文化是非常相似的,那就是构建者(builder)文化 。
记得为了一个头部券商董事长和全体核心高管的交流,我和公司内部一位行业专家、一位合作伙伴团队经理、一位资深的金融架构师,临时组成了一个小组,为准备这次交流,数次开会直到深夜,最终准备出一套完整的券商数字化转型的内容,内容包含了客户财报的分析和AWS价值地图、高盛的数字化转型案例、亚马逊如何盘活数据资产等内容,交流非常成功 。整个过程并没有任何领导要求我们加班,因为我们目标一致(满足客户需求),团队紧紧围绕同样的使命进行分工、各尽所能,这种做事的过程,是让人非常享受的 。
虽然所在销售部门,但合作过的博士学位的同事,就有很多个 。一起的同事,大多好奇求知、热衷构建,并希望在几年内取得客户和公司的成功,周边牛人累累,却都很低调 。和一群优秀、谦逊、勤奋的同事,每天为了一些共同的目标努力,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 。
第二点,去中心化的组织,高效的沟通和协作,和对失败的容忍
之前一直在传统IT大厂,每个人有固定的KPI,时间长了,大家难免为了各自的KPI扯皮、内卷,比如说销售之间为了客户归属抢单、飞单,这是我之前作为销售最不喜欢却也不得不做的事情 。为了一个流程或者一件事情该怎么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吵来吵去,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但在亚马逊一个一百多万员工的公司,很少这种大企业病 。
用亚马逊的话来说,就是Always Day One的创业文化;如果自己有一个好的想法,就可以申请资源去实现,快速迭代试错,也许很快取得了一些小的进展,就可以去找更多同事过来帮忙,组建一个虚拟的“双披萨团队”,虚拟团队越来越大,和客户的互动就越深越广 。即使失败了也没有关系,这种失败的经验很快带我们进入下一个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