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相关人物,端午节和哪位历史名人有关?

1、端午节和哪位历史名人有关?人物纪念
因之前对历史考证缺乏 , 导致各种牵强附会的起源说法甚多,也由于某些历史人物碰巧与该日有关联 , 于是便产生了“纪念说”,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近代的史学家不断指出纪念屈原这说法的错误,因为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节已经存在 。综览汉魏文献资料可发现 , 汉王朝经历四百余年历史,充满浪漫、激情,保持南楚故地乡土本色的楚文化,而被誉满天下的楚文化传人屈原,在汉魏前时代的端午节活动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记载 , 因而许多学者认为端午节与屈原无关 。
历史文学是舞文弄墨者把自己爱和恨的记录留给后人的纪念品 。而重论理、爱憎分明的“汉魏文人”痛恨忘恩负义又称雄一时的霸主越王勾践、晋文公,把悲悯之心投向直言敢谏的伍子胥与功不求报的介子推、东汉苍悟太守陈临 , 于是在汉魏后便把节日与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 。在今吴(浙江地区)有五月五日迎伍子胥的习俗(《曹娥碑》),而晋地有追念介子推之说(《琴操》) 。
当历史长河流入东晋,经过战乱洗礼的文人虞预在《会稽典录》中,又记录了浙江人五月五日纪念曹娥之俗 。善良的庶民们又把同情之心献给孝女曹娥 。
后世附会"历史人物纪念说"主要有四种:
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 ,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 , 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 , 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 , 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 , 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 , 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这也是他身后400多年的事了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 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 , 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 , 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
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 , 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 , 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 , 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 , 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 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纪念孝女曹娥说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 , 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 , 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 , 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 , 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 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
纪念介子推说
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记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
纪念屈原说
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 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
相传 , 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 , 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 , 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这也是他身后400多年的事了 。但千百年来 ,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 , 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 , 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 , 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 , 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
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 , 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
1557856575544566807
与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端午节相关人物,端午节和哪位历史名人有关?

文章插图
2、端午节纪念的人物有哪些?端午节纪念的三大人物
1、纪念屈原
【端午节相关人物,端午节和哪位历史名人有关?】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 , 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他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 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 , 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
2、纪念伍子胥
在浙江一带流传很广,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 , 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 , 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 , 以报杀父兄之仇 。
吴王阖庐死后 , 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辅伯菏茉焦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3、纪念孝女曹娥
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
扩展资料
端午节作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 有着它特殊的意义 。从字面上理解 , 端午从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 , 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 所以每年的端午节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
从深层次上讲 , 端午初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崇拜与信仰,后源于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 。随后,便一直延续下来,发展成为现在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亲朋好友都会以互助安康、吃粽子、赛龙舟的形式来展现 。
民间习俗
1、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到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扒龙舟历史悠久 , 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 。
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 先要请龙、祭神 。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 。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 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划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
2、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 , 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 , 灸穴,又可驱虫 。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 。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
3、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 。粽 , 即“粽t”,俗称“粽子”,属“t”的其中一种 。“t”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t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t , 做t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 。
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
4、放纸鸢
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
5、草药水(沐兰汤)
草药水,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 , 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 , 端午日遍地皆药 。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6、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 。五彩丝线或源于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遗俗,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 。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 , 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端午节相关人物,端午节和哪位历史名人有关?

文章插图
3、端午节纪念哪些人端午节主要纪念屈原、介子推、伍子胥和孝女曹娥 。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是为了纪念投江自尽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在秦军攻破楚国都城之后,选择写下绝笔《怀沙》,抱石投江自尽 。百姓听闻此事 , 纷纷来到江边划船打捞屈原,却一无所获 。后来,人们就将屈原投江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以此纪念 。
端午节纪念哪些人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纪念介子推说以及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南北朝时代 , 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中方记载了端午节纪念屈原说 , 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也有类似记载 。
其中,关于端午节纪念的历史人物中,有一位女子――孝女曹娥 。传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此事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因此 , 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
端午节相关人物,端午节和哪位历史名人有关?

文章插图
4、传统节日端午节,除了祭奠屈原还跟哪些人有关?在我国上古时期的历法 , 常常以天干地支来纪年、月、日 。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经看到完整的历法纪年 。在以干支纪岁的历法中,就有"值五曰午"的说法,凡逢五之日都称午 。因此有专家学者著书认为端午的"午"就来源于此 。著名学者于省吾认为:在传统的纪年历法中 , 夏代以寅为岁首,夏历建寅为正月是毫无疑义的 。则五月其实为"午月",可以说五月五日最初来源于"午月午日" 。
在《史记夏本纪》关于五月的记载是"蓄兰一为沐浴也" 。并且在《大戴礼记》也有记载:"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在那时人们认为兰汤沐浴,可以攘病驱邪、驱瘟 。屈原《楚辞》里,就有"浴兰汤兮沐芳华"的句子 。
在农历五月,人们蓄兰沐?。?清除自己身上的污浊 , 以求健康 。这大致也是端午风俗的最原始的节日状态,可以被看作端午节的原型 。
到了商周时期,随着人们对于节气的认识加深,五月所在的"仲夏之月"是夏季禁忌很多的一个月份 。这大概因为进入夏季 , 天气开始燥热,人们对于炎热天气的不耐,甚至引发一些疾病 。在文献《礼记集解》中记载到:"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君子斋戒,处必掩身 , 毋躁,止生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 。百官刑事毋行,以定晏阴之所成" 。由此可以看出端午所在五月 , 人们身体对于炎热的天气产生诸多的不适,由此产生像"掩身,止生色,毋躁"等诸多禁忌 。这是上古时期端午节所在五月的风俗 。
汉魏时期的端午
汉代时期 , 在一种特殊的观念流行开来,就是阴阳五行观念 。
在这时,端午这个节日的时间也从午月午日逐渐向五月五日发展,并且开始渐渐和夏至节气一样的重要 。与此同时,上古时期 , 人们对于农历五月的看法延续到汉代,认为五月是"恶月",所以"避恶"逐渐成为端午的主要内涵,一些相关的避恶手段成为端午的主要活动 。在端午的习俗中,出现了五色丝作为佩戴物,寓意避恶 。
在汉代以前,许多习俗是作为五月的习俗 , 而并不是局限于五月五日 。
在汉代,关于这种"避恶"的习俗都集中到五月五日这一天 。这可能和当时阴阳五行学说和数术的流行有很大的关系 。数字有了阴阳与天地的属性,如《汉书·律历志》中记载:"天中之数五,地中之数六" 。尤其是在汉武帝以后,"罢黝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始推阴阳,为儒者尊",战国时代的民间阴阳五行学说在武帝以后取得了官方的认可 , 而且逐步向民间扩散 。
东汉时期的文献表明,数字已经具有阴阳的属性,奇数代表阳,偶数代表阴 。五属天属阳,五月五日阳月阳日重合的时刻,又属于天地交接,阴阳相争的时刻,自然很是神秘 。就是在这一天的化解禁忌所用物品方面,也与"五"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就渐渐确定了端午的具体时间,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 。并且在端午的习俗中,五色丝的内涵也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是人口大规模迁徙、不同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 。这段时期,端午作为节日也逐渐被定型 。各种不同的习俗也不断的融合,不仅是南方与北方观念与习俗的交流和融合,也有端午与夏至习俗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文献中也出现了解释这些习俗的解释,并将这些习俗与屈原传说相联系 。
另外,与端午有关的其它一些历史人物的传说也出现在文献记载中 。端午在这时,不仅仅是一个在夏季"避恶"的时期,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意义 。
端午产生的传说
今天的我们,在端午节到来之时,总是会想起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人们也一直认为屈原和端午节的产生有重大的关系 。南北朝时期的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记录了中国古代楚地(以江汉为中心的地区)岁时节令风物故事 , 其中就有关于屈原的故事 。
《荆楚岁时记》记载到:"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揖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 。又记载有:"屈原以夏至赴湘流,百姓竞以食祭之 。常苦为蛟龙所窃,以五色丝和株叶缚之" 。
屈原,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我们都比较熟悉 。他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 一身抱负却怀才不遇,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 。楚怀王听信谗言,放逐了他 。屈原被流放到沉、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 。
公元前278年 , 秦军攻破楚国都城 。据说屈原在写下《怀沙》之后,于五月五日抱石投入汨罗江 。人们为了纪念和缅怀他,相传在五月五日这一天赛龙舟、包粽子 。
在历史传说中,除了屈原,端午节还和伍子胥、曹娥、越王勾践等历史人物相关 。
在《荆楚岁时记》中写有:"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 , 逆涛而上 , 为水所淹 。'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青,不关屈平 。"这些传说,虽然人物性格不同,有屈原的忠君爱国,曹娥为救父亲投江、越王勾践操练水师,忍辱负重 。
端午节相关人物,端午节和哪位历史名人有关?

文章插图
5、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1、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
2、伍子胥
夫差赐予伍子胥宝剑,让他自我了断,伍子胥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3、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 , 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 , 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
4、介子推
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 。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
屈原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笕艘嘟宋缃谧魑湍钋慕谌眨灰灿屑湍钗樽玉恪⒉芏鸺敖樽油频人捣?。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 , 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的历史人物是屈原 。
端午节纪念屈原,这个说法在南北朝就已有之,隋唐以后渐渐流传 。最早载于南朝梁吴均所编《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汩罗而死 , 楚人哀之,至此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
除了纪念屈原之外,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秋瑾、介子推等,流传最广的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 。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