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台城中梦字和空字的赏析 台城的诗词

诗词赏析台城中梦字和空字的赏析 台城的诗词

一首古诗加赏析你总要说下具体范畴吧.建议用李白的诗 , 飘逸且能感染别人.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夫子 , 丹丘生 , 将进酒 , 杯莫停 。
与君歌一曲 , 请君为我倾耳听 。
钟鼓馔玉不足贵 , 但愿长醉不复醒 。
古来圣贤皆寂寞 , 惟有饮者留其名 。
陈王昔时宴平乐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主人何为言少钱 , 径须沽取对君酌 。
五花马 , 千金裘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与尔同销万古愁 。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 , 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 , 艺术表现更为成熟 。
《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 , 题目意绎即“劝酒歌” , 故古词有“将进酒 , 乘大白”云 。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 ,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 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 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 , 命驾来相招 。
中逢元丹丘 , 登岭宴碧霄 。
对酒忽思我 , 长啸临清飙 。
”) 。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 , 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 , 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 , 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 , 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 , 颍阳去黄河不远 , 登高纵目 , 故借以起兴 。
黄河源远流长 , 落差极大 , 如从天而降 , 一泻千里 , 东走大海 。
如此壮浪景象 , 定非肉眼可以穷极 , 作者是想落天外 , “自道所得” , 语带夸张 。
上句写大河之来 , 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 , 势不可回 。
一涨一消 , 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 , 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
紧接着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 , 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
悲叹人生短促 , 而不直言自伤老大 , 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 , 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 , 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 , 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 , 是“反向”的夸张 。
于是 , 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 , 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
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 却不堕纤弱 , 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 , 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 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 。
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 , 他如“弃我去者 , 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 , 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沈德潜说:“此种格调 , 太白从心化出” , 可见其颇具创造性 。
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 , 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 。
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 , 此可谓大开 。
“夫天地者 , 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 , 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 悲感虽然不免 , 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 。
在他看来 , 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 , 当纵情欢乐 。
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 , 由“悲”而翻作“欢”“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