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安徽高考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库( 三 )


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 , 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
(10年北京卷)13.读下面这首诗 , 完成1,2题 。
(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 , 天地何漫漫 。
霜被群物秋 , 风飘大荒寒 。
荣华东流水 , 万事皆波澜 。
白日掩徂晖① , 浮云无定端 。
梧桐巢燕雀 , 枳棘②栖鸳鸾③ 。
且复归去来 , 剑歌《行路难》 。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 , 非梧桐不止 , 非练食不食 , 非醴泉不饮 。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 , 写诗人等高望远 , 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 , 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 , 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 , 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结合全诗 , 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 。
(4分)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 。
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 。
诗中借景寓情 , 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 。
“梧桐巢燕雀 , 枳棘栖鸳鸾” , 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
①、四海 , 指天下 。
②、漫漫 , 广阔无边 。
③、被 , 覆盖 。
大荒 , 广阔的原野 。
两句意为:秋霜覆盖 , 万物凋零;北风飘拂 , 原野荒寒 。
④、两句意为: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 , 转瞬消逝;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 , 变化多端 。
⑤、徂(cú)晖 , 夕阳的余辉 。
⑥、帜棘 , 有刺的灌木 。
鸳 , 通“鵷” 。
相传鵷雏非梧桐不栖 。
两句意为:梧桐本是鸳鸾栖息的树木 , 现在却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 , 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之处 。
⑦、归去来 , 回去吧 。
东晋诗人陶明渊明不愿逢迎权贵 , 弃官还乡 , 曾作《归去来辞》 。
《行路难》 , 乐府“杂曲歌辞”调名 。
两句意为:还是回家去吧 , 弹剑高歌《行路难》 。
参考答案:(1)(3分) A(2)(4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
(10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 回答问题 。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 , 自言是凤凰 。
清朝饮醴泉 , 日夕栖山冈 。
高鸣彻九州 , 延颈望八荒 。
适逢商风①起 , 羽翼自摧藏 。
一去昆仑西 , 何时复回翔 。
但恨处非位 , 怆悢②使心伤 。
[注]①商风:秋风 。
②怆悢(liàng):悲伤 。
(1)诗中“清朝饮醴泉 , 日夕栖山冈 。
高鸣彻九州 , 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
(5分)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 , 自己说是“凤凰” 。
清...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2010年高考题(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 , 然后回答问题 。
(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 , 避雀隐青薇 。
映日忽争起 , 因风乍共归 。
出没花中见 , 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 , 嘉树欲相依 。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 ,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
文名颇盛 , 因恃才傲物 , 而为人所忌恨 , 仕途数起数伏 。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 , 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 , 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 , 趁着风一起归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