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曲笔 曲笔( 二 )
诗人通过望之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出了国耻难忘的极度悲愤的感情 。
再如韦庄的《菩萨蛮》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词中运用曲笔的是“未老莫还乡”一句,这里作者正话反说,写得“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
说“莫还乡”,实则正是由于想到了还乡,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蕴涵的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郁结的感情 。
因为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所以,“未老莫还乡”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
【哪有例子说明诗歌的表现手法“曲笔与逆笔,欲擒故纵”越快越好,...欲擒故纵是形象的说法,其实就是欲扬先抑,也就是我们诗歌里常见的反衬手法,为了将某种意思强调,而从反面入手,如李白的诗: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诗前部分极力写战争生活之苦,而后两句则写出了此境之下的雄心,而艰难的环境就将这种雄心反衬出来.即为此手法.
诗词中用典的作用诗词中典故的作用: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
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 。
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
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
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
诗歌中使用典故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1.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
2.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 。
从抒发情感类型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1.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 。
2.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 。
3.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
三、引发联想 。
创新意境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 。
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
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 。
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还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 。
...
诗词上何为工笔,铺陈,比兴,曲笔隔江犹唱《后庭花》 。
曲笔 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 。
“兴”是见今美 。
段落式的铺陈方法是指作品中用一个诗段或自然段落描绘某一个主题 。
递进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整篇作品或整个段落在铺陈时,采取层层递进、兴.比兴 文学创作中的两种手法,从《诗经》起就已开始运用 。
儒家诗论把比兴列为风、颂“六义”的两种 。
郑玄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 1.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注)、赋 。
- 品质的古诗词 提升品质 古诗词
- 刘若玄诗词作品集 金骏眉诗词作品集
- 关于花的诗词赏析 兰花诗词赏析
- 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 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寓意
- 诗词的三个层次 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
- 中华诗词袁定璇 中华诗词论坛
- 诗词中的春日美景 形容美景的诗词
- 第五字是下的诗词 第五个字是云的诗词
- 木槿篱墙的诗词 木槿 诗词
- 圆月弯刀中的诗词 圆月弯刀 粤语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