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曲笔 曲笔( 四 )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
比如虞世南的《蝉》中赋予“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 。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 。
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
4、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
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 。
例如: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
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
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
又如: 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以动写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 。
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
5、烘托 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
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
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
6、对比 。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
请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动物类 猿猴:哀伤,伤感,春天的美好 。
折柳,天涯共此时,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失意,人生,晓风残月”三句 。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 。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
2、高洁品格的追求 。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凄苦、悲伤的象征 。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追求 鱼:自由,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 。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凄厉 。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鹄,漂泊 乌鸦,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
“旧时王谢堂前燕、事业的挫折 。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竹、卧听宫漏的情景、“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