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起义的诗词 起义的诗词( 七 )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 , 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 。
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 , 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 , 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 , 只留下十三根铁索 。
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 , 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
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
“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慨 , 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 , 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
关于红色革命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年代: 现代 作者: 毛泽东军叫工农革命 , 旗号镰刀斧头 。
匡庐一带不停留 , 要向潇湘直进 。
地主重重压迫 , 农民个个同仇 。
秋收时节暮云愁 , 霹雳一声暴动 。
《就义诗》年代: 近代 作者: 杨超满天风雪满天愁 , 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 , 三年归报楚王仇 。
《梅岭三章》年代: 现代 作者: 陈毅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
此去泉台招旧部 , 旌旗十万斩阎罗 。
南国烽烟正十年 , 此头须向国门悬 。
后死诸君多努力 , 捷报飞来当纸钱 。
投生革命即为家 , 血雨腥风应有涯 。
取义成仁今日事 , 人间遍种自由花 。
《吊鉴湖秋女士》年代: 近代 作者: 柳亚子黄金意气铁肝肠 , 革命运中最擅场 。
天壤因缘悲道韫 , 中原旗鼓走平阳 。
飘零锦瑟无家别 , 慷慨欧刀有国殇 。
一笑人间痴女子 , 如君端不愧娲皇 。
...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 , 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 , 又称上元节 , 灯节 。
正月十五闹元宵 , 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
元宵之夜 ,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 人们赏灯 , 猜灯谜 , 吃元宵 , 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 。
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 。
到宋元时期 , 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 。
灯会的时间 , 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 , 唐玄宗延长到三夜 , 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 , 宋代开始有灯谜 。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
灯市所用的彩灯 , 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
始于南宋的灯谜 , 生动活泼 , 饶有风趣 。
经过历代发展创造 , 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 , 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 , 巧立名目 , 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
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 , 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
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 。
有香辣甜酸咸五味 。
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
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
清明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
据载 , 古代“墓而不坟” , 就是说只打墓坑 , 不筑坟丘 , 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
后来墓而且坟 , 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
秦汉时代 , 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
《汉书.严延年传》载 , 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
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 , 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 , 宜许上墓 , 编入五礼 , 永为常式 。
”得到官方的肯定 , 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 两阳相重 , 故叫“重阳” , 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