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蓬蜻蜓诗词 蜻蜓莲蓬翡翠寓意( 五 )


4、第21课《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
②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
③奇:奇妙 。
④西子:西施 。
)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
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1、第2课《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①妆:打扮 。
②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
)译文: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 。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
2、第2课《春日》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胜日:好日子 。
②泗水:河流名 。
③光景:风光景物 。
④等闲:随意 。
)译文: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 。
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
3、第29课《乞巧》 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①乞巧:七夕 。
)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
4、第29课《嫦娥》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①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 。
②长河:银河 。
)译文: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每晚孤独【小学四年级】上册:1、第5课《题西林壁》 【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①题:书写,题写 。
②西林:西林寺 。
③缘:因为 。
)译文: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
关于田园的诗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 孟浩然《过故人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
—— 王建《雨过山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 陆游《游山西村》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
—— 白朴《天净沙·秋》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 高鼎《村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 翁卷《乡村四月》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
—— 白居易《村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 孟浩然《过故人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小学一至六年级古诗词【一年级上册】画 唐朝?王维 静夜思 李白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