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写少年立志诗词( 十 )


“携来百侣曾游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 , 在橘子洲一带散步 , 游泳 , 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 , 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 。
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 。
毛泽东同志从1911至1925年 , 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
这期间 , 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 , 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 , 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 。
这样的岁月 , 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
“恰同学少年 ,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挥斥方遒 。
”在这峥嵘岁月里 , 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萧子升、张昆弟、郭亮等 , 及其他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如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蔡畅、罗章龙、李维汉等 , 除何叔衡、谢觉哉外 , 都正值青春年少 , 神采飞扬 , 才华横溢 , 意气风发 , 热情奔放 。
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 , 上窥青天 , 下潜黄泉 , 挥斥八极 , 神气不变” 的意境 , 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 自由奔放的胸襟 。
(挥斥 , 自由奔放的意思 。
方遒 , 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 。
过去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 , “方遒”为专家权威 , 是不准确的 。
)“指点江山 , 激扬文字 , 粪土当年万户侯 。
”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 。
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 , 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 , 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 。
于是 , 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 , 抨击黑暗 , 宣扬真理 , 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 。
在这一时期 , 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 , 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 , 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 。
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 , 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
这些既是...
毛泽东写诗的特点 一、豪情万丈 , 激情澎湃 , 热情奔放 。
在其诗词这种情感 , 是他积极进取、热情乐观、不断地追求完美的人生态度的自然凸现 。
毛泽东是一个很有抱负很有追求的人 。
少年时就志存高远 , 心怀大志 , 想要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极大的贡献 。
在1910年毛泽东写的一首诗《呈父亲》里便有了“孩儿立志出乡关 , 学不成名誓不还 。
埋骨何须嗓子地 , 人生何处无青山?”这样的人生理想 。
诗人的情感灌注于其诗词中 ,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量的“千”“万”“亿”等数词的运用 , 说明数量之多 , 具有崇高美 , 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 。
如“往事越千年”、“千里冰峰”、“万里雪飘”、“看万山红遍”、“六亿神州尽舜尧”“人民无一不团圆”……大量的“千”“万”“亿”等数量词的运用 , 从根本上反映出了诗人心中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和丰富而又强烈的情感 。
巨大的物象和诗人的壮志豪情构成壮大的意象 , 并且多个意象迭加构成壮阔的意境 。
毛泽东诗词中有许多的“山”“海”“洋”“天”“地”“日”“月”“寥廓”……意象 。
如 , “苍山如海 , 残阳如血”“可上九天揽明月 , 可下五洋捉鳖”“江山如画 , 古代曾云海绿”“寥廓江天万里霜”“问苍茫大地”“长空雁叫霜晨月”“一山飞峙大江边”……饱含诗人壮志豪情的意象 , 构成壮阔的意境 , 为诗人抒发心中的豪情 , 激情 , 热情创设了很好的情景 , 体现了诗人长远的眼光和宏大的气势 。
句子短小急促 , 节奏鲜明 , 朗读是让人很容易感觉到其句子的铿锵有力 , 富有气势 , 具有震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