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写少年立志诗词( 九 )


在离家赴前夕 , 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 , 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 。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 , 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
“恰同学少年……”这是毛泽东哪首诗词?沁园春·长沙【年代】:现代【作者】:毛泽东【曲牌】:沁园春【题目】:长沙【写作时间】:1925【内容】:独立寒秋 , 湘江北去 , 橘子洲头 。
看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 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 , 鱼翔浅底 , 万类霜天竞自由 。
怅寥廓 , 问苍茫大地 , 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恰同学少年 ,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 , 激扬文字 , 粪土当年万户侯 。
曾记否 , 到中流击水 , 浪遏飞舟!【注释】:沁园春:词牌名 , 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
舸(ge3):大船 。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
一九一八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 , 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
遒(qiu2):强劲 。
遏(e4):阻止 。
【题解】:一九二五年秋 , 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 。
毛离开长沙去广州 , 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
赏析万山红遍 一派壮丽秋景从美学上讲 , 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 , 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 。
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 , 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 , 如暴风雨的气势 。
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 , 那便是崇高 。
”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 , 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 。
巍巍乎 , 唯天为大 , 唯尧则之 。
”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 , 在毛主席诗词中 , 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 。
《沁园春· 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 。
“独立寒秋 , 湘江北去 , 橘子洲头 。
”一开始 , 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 。
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
远看:“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 。
”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 , 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 , 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 , 一层层树 , 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 , 晕染得一片嫣红 , 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 , 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 。
近观:“漫江碧透 , 百舸争流 。
”秋水澄澈 , 秋江碧波 , 脚下的湘江 , 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 , 如碧绿的翡翠 , 如透明的水晶 。
江面上 , 千帆竞发 , 百舸争渡 , 静中有动 , 生气勃勃 。
仰视 , “鹰击长空” , 万里无云的秋空 , 雄鹰奋振健羽 , 自由飞翔 。
俯瞰 , “鱼翔浅底” , 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 , 鱼群摆动鳍尾 , 任意遨游 。
作者以短短四句诗 , 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 , 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 。
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 “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 。
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 , 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 , 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
风华正茂 一段峥嵘岁月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 , 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 。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 , 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
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 , 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 。
这种抒发 , 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