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写少年立志诗词(11)
比如 , “望长城内外 , 惟余莽莽 , 大河上下 , 顿失滔滔 , 山舞银蛇 , 原驰蜡象 。
”“惜秦皇汉武 , 略输文采 。
唐宗宋祖 , 稍逊风骚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 只识弯弓射大雕 。
”一句多为四字 , 但字字有声 , 字字有力 , 而且都很顺口 , 悦耳 。
再如“西风烈 , 长空雁叫霜晨月 , 霜晨月 , 马蹄声碎 , 喇叭声咽 。
雄关漫道真如铁 , 而今迈步从头越 , 从头越 , 苍山如海 , 残阳如血 。
”全词都押韵 , 都押一个“e”韵 , 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 。
让读者一气呵成反倒不如说是毛泽东的种种情感的自然流露 。
因为只有诗人的这种情感得意充分流露时读者才会走进诗人的诗中 , 进而走进诗人的视野 , 进而感受到时所呈现的气势 , 进而才会有一气呵成之感 。
二、壮志凌云 , 阳刚漫天 , 霸气溢露 。
毛泽东心有大志 , 在上面我们已经说过了 , 《呈父亲》中的“学不成名誓不还”则更是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 。
同年(即1910年) , 毛泽东还写下了另一首诗《咏娃》:“独坐池塘如虎踞 , 绿杨树下养精神 。
春来我不先开口 , 哪个虫儿敢作声?”第一句写的是青蛙坐在池塘里 , 姿势如虎 , 威风凛凛 。
第二句是说青蛙养精蓄锐 , 以逸待劳 。
三四两句直接地把青蛙的阳刚、霸气显现得暴露不遗 。
通过反问的句式不仅把青蛙的霸王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 也加强了诗文本身的语势 。
说青蛙的阳刚漫天 , 霸气十足 , 实则是抒写诗人自己的抱负及理想 。
还有就是于1936年写的《沁园春 , 雪》一词 , 则更是充分地凸现了诗人的凌云壮志、阳刚漫天和霸气溢露的特征 。
“惜秦皇汉武 , 略输文采 。
唐宗宋祖 , 稍逊风骚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 只识弯弓射大雕 。
俱往矣 , 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 。
”其中列举了五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封建帝王:秦始皇 , 、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及成吉思汗 , 然而在词人毛泽东眼中 , 他们的文学才华都不怎么样 , 他们的文治武功也略带有几分轻鄙之意 。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俱往矣” , 真正的“风流人物” , 真正的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 , 得“还看今朝” , 即以诗人为代表的中国工农无产阶级 。
表现了毛泽东惊天动地的不同凡响的伟大抱负 。
三、语言白话而又不弃用典 , 文白相兼 。
毛泽东的诗词 , 形式上是旧体诗的形式 , 但是内容却是新时期的东西 , 总体而言是属于新时的范畴 。
语言也自然以白话为主体 , 用白话语言抒写新时代的新景象 。
比如于1961年写的诗《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中的两句“天生一个仙人洞 , 无限风光在险峰” 。
这是完完全全的白话文 , 和平常说的口语没有任何区别 , 通俗易懂 , 让人很容易理解 。
只是诗句言约义丰蕴含着极为深刻的道理 , “无限风光在险峰”更是充满着哲理 , 富有思辨色彩 。
还有其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中的“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
”初一看 , 不像是诗句 , 倒像是在随随便便地问一个人话 , 和一个人对话一样 , 极其地易懂 , 明白如话 。
但是 , 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的地方用典 , 就《七律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就有七处化典 。
“起苍黄”自于《墨子 。
所染篇》“染于苍则苍 , 染于黄则黄 , 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
“龙盘虎踞”即“虎踞龙盘” , 则自于《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与孙权论南京形势时说 , ‘钟龙蟠 , 石承虎踞 。
’”“慨而慷”自曹操的《短歌行》“慨当以慷 , 忧思难忘 。
”“穷寇”自于《孙子兵法 。
军争》:“穷寇勿追” 。
- 形容广东早茶的诗词 广东早茶的诗词
- 关于书院的诗词 书院 诗词
- 关于猫的古诗词 描写猫可爱的诗句 古诗
- 描绘小雁塔诗词 小雁塔
- 诗词 鉴湖 鉴湖
- 菜诗词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 描写大地诗词 描写大地的诗词
- 冰 雪诗词 描写冰天雪地的诗词
- 湘妃怨的诗词歌赋 湘妃怨歌词
- 亲友相聚 诗词 朋友相聚美好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