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边塞秋景的诗词 写边塞的诗词( 二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② 。
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③ 。
[注释] ①秋暝:秋天的傍晚 。
②浣(huàn)女:洗衣物的女子 。
③“随意”句:《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归来 , 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
”这里反用其意 , 意谓任它春芳尽 , 王孙也可久留 。
歇:消歇 , 凋谢 。
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下面四个选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空山”两句点出此处山雨初霁 , 万物为之一新 , 且是初秋的傍晚 , 空气清新 , 暗示了山中如世外桃源 , 景物美妙怡人 。
B.中间两联写“月照松间”“石上清泉”“竹林浣女”“莲丛渔舟” , 特别是第三联 , 以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 , 反映了作者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 。
C.《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游兮归来 , 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
”本诗反其意而用之 , “山中”生活实为作者意之所向 , 有归隐之意 。
D.首联写环境 , 颔联侧重写人 , 颈联侧重写物 , 在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作者〕王维 (约692~761) , 字摩诘 , 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 , 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 。
进士及第 , 官至尚书右丞 , 世称王右丞 。
王维诗明净清新 , 精美雅致 , 李杜之外 , 自成一家 。
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 , 心向佛门 。
虽为朝廷命官 , 却常隐居蓝田辋川 , 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
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 , 通晓音乐 , 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 , 写秋晚山景 , 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
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
千古秋诗咏悲喜 老马古人咏秋多是悲凉之声 。
最早的悲秋诗文大概是战国时 代宋玉的《九辩》了:“悲哉 , 秋之为气也 。
萧瑟兮草木摇 落而变衰 。
”这是一幅凛冽的悲秋图 。
唐代诗仙李白在《月 下独酌》中描绘了这样的秋夜:“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 。
” “我歌月徘徊 , 我舞影零乱 。
”“永结无情游 , 相期邈云汉 。
” 李白怀才不遇 , 佯狂醉酒 , 流露了无限的无奈与幻想 , 饱含 凄切悲伤 。
古人悲秋 , 常悲国家多战乱之苦痛 。
唐朝诗人王昌龄 《丛军行》诗云:“烽火城西百尺楼 , 黄昏独坐海秋风 。
更 吹羌笛关山月 , 无那金闺万里愁 。
”在黄昏独坐 , 临秋风吹 起羌笛 , 寄情关山明月 , 感时伤怀 , 表达了边塞征人思念家 园之苦 。
而悲秋之作最甚者 , 可谓杜甫的《登高》:“风急 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 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 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
”从东到西 , 从南到北 , 无处不秋 。
杜甫有感于国家的战乱 , 政治腐败 , 自己年老多病 , 报国无 路 。
诗中风、猿、燕、木、江、病、鬓、酒共融一体 , 同表 一愁 , 可谓咏秋诗作之绝唱 。
古人咏秋 , 也常发泄平日里的幽怨 , 秋怨之多、之深 ,  别有一番情致 。
唐代诗人王维的《秋夜曲》曰:“桂魄初生 秋露微 , 轻罗已薄未更衣 。
银筝夜久殷勤弄 , 心怯空房不忍 归 。
”初秋的月夜 , 少妇的单薄的丝衣懒于换去 , 孤独地抱 着精美的银筝轻轻拨弹 。
由于夫君远征 , 自己心怯空房不愿 进入 。
全诗将少妇的幽怨描画得淋漓尽致 。
秋怨之作最著名 的当推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 , 夜久侵罗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