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词 最容易被掰弯的星座( 四 )


八、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
例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解析:"不病" , 没有生病的人 。
"以为功" , 即 , 以之为功 , 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
根据文意 , 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而不能误读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例⒉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解析:前一个"乐" , 用作动词 , 以┄┅为乐;后一个"乐" , 名词 , 乐趣、快乐 。
"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 。
据此 , 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而不能划分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例⒊其一犬坐于前 。
解析:"其一" , 其中一只狼 。
"犬" , 修饰动词"作" , 即"像狗一样" 。
因此 , 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其一╱犬坐╱于前 , 而不能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 。
具体介绍: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81feef0100uye7.html
...(三个选择题) 文中说在某种意义上说 理解是误读 但是题中直接说...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作品鉴赏 这首七绝 , 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 ,  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
前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 , 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 , 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
夜行无月 , 本难见物 , 而渔火醒目 , 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 , 却闻乌啼钟鸣 , 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 , 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 , 意境疏密错落 , 浑融幽远 , 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 , 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 , 为那里的一桥一水 , 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 , 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
《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 , 妙在不说出 。
"《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 。
明逗一'愁'字 , 虚写竟夕光景 , 辗转反侧之意自见 。
"《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 , 似连而断 , 似断而连 。
" 诗人运思细密 , 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 , 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 , 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 , 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 , 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
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 , 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 , 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 , 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 , 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 。
上弦月升起得早 , 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 , 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 , 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 , 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 , 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
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 。
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 , 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
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 , 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 , 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 , 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 , 萦绕起缕缕轻愁 。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 , 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 , 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 , 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