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礼仪 传美德的诗词 讲礼仪做美德少年ppt( 七 )


窈窕淑女 , 钟鼓乐之 。
赏析《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篇 ,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
它是《诗经》的第一篇 , 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
虽然从性质上判断 , 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 , 但作为书面记载 , 却是较迟的事情 。
所以差不多可以说 , 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 , 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 , 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 , 这已不得而知 。
但至少后人的理解 , 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 。
《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 , 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 , 却只有《关雎》一篇 , 谓之“乐而不淫 , 哀而不伤” 。
在他看来 , 《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 。
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 , 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
故用之乡人焉 , 用之邦国焉 。
”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 , 夫妇为人伦之始 , 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 , 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 。
《毛诗序》的作者认为 , 《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 , 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 。
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 , 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 , 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 , 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 , 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 , 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 , 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 , 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
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 , 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 , 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 。
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 , 恐怕不对头 , 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 。
另外 , 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 , 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 。
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 , 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 。
《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 , 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 , 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 , 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 , 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 。
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 , 从“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 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 也是喜气洋洋的 , 很合适的 , 当然这首诗本身 , 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 。
之所以如此 , 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 。
就是在现代 , 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 , 也总要等他先开口 , 古人更是如此 。
娶个新娘回来 , 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 , 是君子的好配偶 , 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 , 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 。
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 , 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 , 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 。
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 , 从见关雎而思淑女 , 到结成琴瑟之好 , 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 , 才特别可贵 , 特别让人高兴 。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 , 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 , 它所写的爱情 , 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 , 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 , 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 。
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 , 更为社会所赞同 。
其次 , 它所写的男女双方 , 乃是“君子”和“淑女” , 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 。
“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 , 而“窈窕淑女” , 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 。
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 , 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 。
再次 , 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 。
细读可以注意到 , 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 , 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