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诗词对联 诗词对联( 二 )


19;下联:解放军功高如山 。
2、上联 。
11、上联 。
13、上联 , 三军奋勇作长城;下联:功高将不骄 。
7、上联;下联:英雄虎胆;下联:英雄故里庆和平 。
10:苦战兵犹乐:关山红花 。
5、上联;下联:英雄军队坚 。
3、上联;下联:哨所威高镇边关 。
9、上联 。
15、上联:烽火捷报;下联:但求安家邦:白云丹桂边关色:战士忠心 , 铸作铜墙铁壁、上联:英雄军队1、上联
宜昌的习俗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 是新一年的开端 , 俗称“过年”。
为了迎接这一天 , 从腊月就开始过节了 , 俗称“忙年”  , 腊月初八要喝腊八粥 , 熏腌腊肉、腊鱼 , 酿腊八酒 。
腊月二十三日(有的是二十四日)过小年 , 除夕日 , 家家户户要钉桃符 , 贴春联 , 放鞭炮 , 合家祭祖 , 辞年 , 吃团年饭 , 家长给小孩压岁钱 。
人们还兴通宵不眠地“守岁”。
初一早上 , 晚辈要向长辈拜年 ,  , 初二拜丈母 , 初三以后方才拜亲戚朋友 。
初五俗名“破五”  , 要接财神 。
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 , 称上九节 。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 又称“灯节” 。
这天要吃元宵、毛谷团;晚上 , 要玩龙灯、狮子、舞蚌壳精、划采莲船、打连箫 , 赏灯、猜灯谜 。
有的地方还玩技艺更高的虾子龙、板凳龙 。
许多人家还要放孔明灯 。
所谓“三十的火 , 十五的灯”  , 至此才算过完春节 。
商家也要过完正月十五才开门迎客 。
社祭 农历二月初二 , 要过土地节 , 古称“社祭”  , 这一祭祀活动 , 在民国中期即逐渐衰落 , 现代的年轻人几乎都不知道 , 只能从古诗词中去寻觅蛛丝马迹 。
清明节 是每年扫墓祭祖、踏青春游的日子 , 也是儿童们放风筝的最好时期 。
家人多数会自己动手做清明吊、清明棍和纸幡 , 然后带着酒食、香烛、鞭炮等去上坟 。
干粮、酒食若吃不完不兴带回去 ,  , 俗称这为“赶堆子”。
城区因而有“叫花子也兴赶堆子”的说法 。
民国以来直到解放初期 , 宜昌城区都还流行这一风俗 。
建国以后反对封建迷信和铺张浪费 , 清明祭扫之风虽存 , 赶堆子就逐渐只限于家人和亲属了 。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 又称“端阳” 、“重五” 、诗人节 。
在宜昌 , 民众以这天为头端阳 , 十五日为大端阳、二十五日为末端阳 。
家家户户悬菖蒲、艾蒿 , 包粽子、煮盐鸭蛋、蒸肉包子、喝雄黄酒、捣大蒜吃 , 挂长命锁、戴香包 , 洗兰草澡 。
宜昌城区和秭归县都要划龙船(宜昌人不称舟) , 高喊龙船号子为屈原招魂 。
改革开放以来 , 宜昌市政府根据端午划龙船的风俗 , 成功组织了数届国际龙舟拉力赛 , 取得极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果 。
目前已成为宜昌的一个著名品牌 。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 旧时在这天夜晚 , 妇女们会对空穿针引线 , 盼求七仙女赐予自己智慧和技巧 , 故而又称“乞巧节” 。
现代的青年人 , 都兴过一中一洋的两个情人节 。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 是亲人团聚 , 吃月饼、瓜果 , 围坐赏月、谈心、饮酒、叙旧的好时光 。
宜昌的文人雅士也会在这天邀约到一起拜月、观月、吟月 , 赋诗对联 , 一展抱负情怀 , 留下词章墨宝 , 文苑佳话 。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
民间还有迎接嫁女归宁 , 回家吃糕的习俗 。
解放以后 , 国家规定这一天为老年节 , 因此各个单位都要组织离休、退休人员开展活动 , 表达敬老尊老之意 。
宜昌土家族的节庆活动 , 以牛王节和女儿会为最 。
新中国建立以来 , 宜昌人民在法定的节假日 , 元旦、三八妇女节、三月十二日植树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月一日儿童节、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八一建军节、九月十日教师节、十月一日国庆节(包括端午节、重阳节)  , 都要按例放假或者举行相关的纪念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