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龙石刻扇面诗词 适合写扇面的诗词( 二 )


采访人员看到,这把“水磨玉竹扇”非常小巧,简单的线条配上扇面上单色水墨画,一切看起来都很朴素 。
不过仔细看,扇骨中间16支竹片叠加在一起仍不足半厘米厚,轻薄至极;最外面两支竹片光滑如玉,扇面则采用了较为珍贵的洒金宣纸 。
“这把扇子为9寸18方,为南方人最青睐的小巧细腻型 。
”王健介绍说,为了在世博上展示最传统的苏扇文化,他制作“水磨玉竹扇”采用的是苏扇最古老的制作工艺 。
首先,挑选上好的玉竹作扇骨 。
其次,配上好的扇面 。
这把“水磨玉竹扇”的扇面是苏州美协画家姚永强画的一幅《太湖石》水墨画,清秀自然 。
据王健介绍,扇面用的是洒金宣纸,存放了两年,“生宣变熟宣后,画家作画会流畅许多,同时色泽与扇骨也比较匹配 。

宋代扇面主要品种是什么 宋代扇面绘画题材广泛,包括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题材,画家在扇面上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珍品 。
宋代的扇面绘画艺术为中国画注入了一股自然、清新、活泼的艺术气息 。
扇子与书法、绘画、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发展成为多彩的艺术,而扇面绘画艺术更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
扇面就是扇子形状的一个面,在几何上是这样定义何为扇形的: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那么扇面是不是就是一个扇形的面呢?这样定义就有点过于狭隘了 。
现多指为书画作品的一种形式,分为折扇和团扇 。
扇面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折扇面折扇一名“折叠扇”,又名“聚头扇” 。
折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故又称“撒扇” 。
折扇产生时间虽较迟,其重要性却极大 。
它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 。
团扇面团扇又称“纨扇”“宫扇”,因形似圆月,且宫中多用之,故称 。
团扇边框及柄以竹制,扇面用洁白的丝娟,上画山水楼台、草虫花鸟等 。
早期多为圆形,后乃有长圆、扁圆、梅花、葵花、海棠等样式 。
多为唐代女性随身佩带,精巧雅致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 。
自汉代至北宋是纨扇,扇的盛行时期 。
四川及苏、杭的纨扇,制作最精、历史也最悠久 。
扇面上适合题什么诗? 亭台楼阁诗四首 滕王阁[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
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腾王阁的形势 。
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
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
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
诗人动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 。
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述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 。
“闲云”二字有意无意的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 。
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委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