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龙石刻扇面诗词 适合写扇面的诗词( 三 )


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 。
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 。
“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
望海楼[宋]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
三峡江声流笔底, 六朝帆影落樽前 。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起白烟 。
忽忆赏心何处是? 春风秋月两茫然 。
首联是主画面——望海楼 。
为了衬托望海楼之高,先写镇江城,“云间”和“近青天”极写其高峻,这就为百尺望海危楼打下坚实的基础 。
楼而能飞,是因为屋檐翘起,如五色雉飞翔,“缥缈”则有仙境的意味 。
颔联写近景——长江,是这首诗中最精彩的一联 。
诗人好象是一边喝酒,一边画画,一边吟诗,长江夹着三峡的涛声从笔底流过,杯中六朝的帆影连同酒一起喝下,不禁诗画之兴大作,一边画出片片白帆,一边吟出这句诗 。
颈联写远景——红日、白烟 。
夕阳在呜呜的画角的催促下渐渐下沉,远处幽静的江边弥漫着白烟 。
这里不乏有“长河落日圆”和“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 。
登拟岘台[宋]陆游 层台飘渺压城堙,倚杖来观浩荡春 。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
首联点题,拈出拟视台的地形和登临的时序 。
“缥缈”以见层台之高,“浩荡”以明春意之广,两个形容词都用得颇为贴切 。
但相比之下,更为入神的还推一个“压”字 。
城、、、艳、、依出,本自高大险峻,而层台雄踞其上,反使城、、盐、、见得矮小局促 。
诗人用“压”字将这种感受精确不移地表达了出来,不但更显示层台的巍峨,且将台与城从静止变为活动,从互相孤立变为浑然一体,使整个句子也产生了流动感 。
清人陈訏《剑南诗选题词》云:“读放翁词,须深思其炼字炼句猛力炉捶之妙,方得其真面目 。
”首联二句出语浅易,但下一“压”字,便振起全联精神,如试易以“出”、“跃”、“立”、“接”诸字,于平仄均无不合,而境界终逊一筹 。
放翁炼字妙处,于此可见一斑 。
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以层台高峻,方能极目远眺,尽千里之远 。
第四句则生发第二句,因春色浩荡,才觉心旷神怡,涤十年尘虑 。
颔联二句既承上,又启下 。
于骋目惬心之际,眼前的景物不知不觉也变了样子,那便是颈联“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
”在“衣上”凡尘洗涤一空的放翁看来,萦回曲折的江水,潺潺流去,毫无汹涌激荡之势,倒是充满一团和气;平缓伏的峰峦,款款移来,不见峻峭陡拔之态,却似蕴藉深沉的哲人 。
颈联写景 。
但并非纯粹描山绘水,其间有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 。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
”放翁这两句诗,所造的正是有我之境 。
春日登临,心头一片恬静,因此看得山山水水都那么冲淡,那么悠然 。
同样是拟拟台风光,在另一首《秋晚登拟、、视、、、望祥符观》中,却现...
扇面书法怎么写 送朋友写什么合适 当然是四个大字了,大气拿出手啊两面都是字就不太好了吧,倒不如一面题字一面用画呢 送朋友要看你朋友是做什么的了,我送同学是“宁静致远”,你题字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写了 。
至于另面的画嘛,风景山水或梅兰竹菊较好,你若自己画不了可以买扇时就买一面画一面空白的 反正我是这么办的
关于“剑”的古诗词有哪些?关于“剑”的古诗词有:1、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唐代:贾岛《剑客》 2、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
----宋代:陆游 《剑门道中遇微雨》 3、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宋代: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4、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
勇死寻常事,轻雠不足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