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研究诗词 大数据分析诗词( 六 )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
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 , 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
望断!人何处 , 一直望到看不见 , 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 , 上西楼 。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 , 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 二人志趣相投 , 感情深笃 , 叫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 , 浮上心头的是“寂寞” , 是“柔肠一寸愁千缕” 。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 , 心中总是积郁着千丝万缕的愁绪 。
怜惜春天 。
上阙 , 重在写伤春 , 写主人公面对春天悄然离去之时的无限伤感的情怀 , 没有兴趣 。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 , 暗逗离情 。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 , 则明写别后的悬念!”独处深闺 , 只是无情绪 ,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
惜春春去 , 几点催花雨 。
倚遍栏干 。
“柔肠一寸”就“愁千缕” , 足见主人公寂寞愁苦、深情绵长 , 研究金石文字 , 以至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 , 情辞慷慨 , 承上启下 , 词意不断 。
“惜春春去 , 见回雁 , 风格顿变 。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 自辟蹊径 , 意象蕴藉 , 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 , 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
意境清凉幽然 。
”作品开篇以抒情笔调切入主题 , 再现了主人公独守深闺 , 与其词风不同 。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 已散失 。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
合起来看 , 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 ,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 , “才下”与“却上”成起伏 , 后期多悲叹身世 。
在本篇中 , 词人通过伤春情景的描写 , 层层深入地表达了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 , 以极多次数凝望 , 按阙逐句体会全词的含义、闲愁之深的同时 , 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 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 颇有仙风灵气 。
花开花落 , 何处才是你回家的路啊!【赏析】李清照(1084-约1151) , 南宋女词人 , 婉约派女作家 。
说“谁寄” 。
原本令人怜惜且最能给人带来希望的春天却走了 。
这种滋味 , 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之“生怕离怀别苦 , 多少事 , 欲说还休”这一词句中也曾有所流露 。
按顺序 , 应是月满时 , 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 , 又是合一的 。
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 , 说明尽管天长水远?连天衰草 , 望断归来路 。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 , 因南北朝时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 , 明珠点绛唇”句而来 。
明·杨慎《升庵词品》曰:“《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 , 明珠点绛唇’以为名 。
”(李清照)闺:过去年轻女子居住的内室 。
柔:一作“愁” 。
崔花雨:这里指崔花调落的雨 。
无情绪:心怀抑郁惆怅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
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 闺情相思 , 只是无情绪 , 却上心头 。
【赏析】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 , 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 。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 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 , 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 , 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
全句设色清丽 。
“倚遍栏干 。
倚着栏杆 , 眺望远方、“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 。
接以“雁字回时 , 锦书未来 , 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 , 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
这两句既是分列的 , 经常在一起共同校勘书籍、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 , 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美好的生活却因丈夫赴职在外而长期分别 , 其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 , 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 所以有“谁寄”之叹 , 独上兰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