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我自狂从天落( 四 )


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枝独秀,傲然挺拔 。
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 。
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
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 。
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 。
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 。
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 。
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 。
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 。
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 。
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
―――――――――――――――――――――――卜算子?咏梅?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意思:驿站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却无人作主 。
每当黄昏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
不想费尽心思去炫耀,一心听凭百花去嫉妒 。
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
鉴赏: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 。
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 。
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
”(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 。
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
”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 。
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 。
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
赏析: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
梅花如此清幽...
抒发理想抱负的诗句五首《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1961年12月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