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我自狂从天落( 五 )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
【赏析】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
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 。
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
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 。
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 。
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 。
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 。
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 。
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
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 。
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 。
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 。
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 。
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 。
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 。
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 。
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写的 翻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同志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 。
写于1961年12月,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 。
本词用陆游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说“反其意而用之” 。
原文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译诗】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
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
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
【赏析】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
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 。
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
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 。
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 。
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 。
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 。
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 。
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