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世家风范的诗词 世家风范( 九 )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
第四部分(12—19段)介绍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情况 。
文章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 。
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
第五部分(20—21段)写孔子的去世和他死后的影响 。
第六部分(末段)是作者对孔子的赞词,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仰慕、崇敬和赞美 。
五、 探讨以下问题 1、 作者在文末说:“余读孔子书,想见其为人 。
”读了这篇传记,你认为文中突出了孔子为人的哪些品格? 2、 选文对孔子“厄于陈蔡”的描述很详细,这对刻画孔子有哪些作用? 3、 作者在文末借《诗经》中的诗句引出自己的议论,表达了他对孔子人格的高度景仰,你是否同意他的评价?为什么? (答案参见《教学参考书》) 六、 小结: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 。
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
七、 课后练笔:《孔子小传》 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1、chù zhòng sì sè xī mò zhǒng hang 2、生长、增多 排斥 演奏 增加 技艺 安定 丰富 规范 佐助 穿丧服、守丧 3、“几”通“颀” “匪”通“非” “知”通“智” “盖”通“盍” “缪”通“穆” “监”通“鉴” “指”通“旨” “乡”通“向” 4、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5、孔子是贤能之人,他所批评的都能切中诸侯的弊病 。
君子担心自己一辈子名声都...
“亦师亦友”这个词跟哪个词对应更好1、“亦师亦友”这个词跟“良师益友”可以相对应 。
具体看下面分析 。
亦师亦友的意思是既是老师,又是朋友 。
有益的老师可以是知心的朋友,有长处的朋友某种意义上就是值得学习其长处的老师 。
再来看,“良师益友”这个词 。
良师益友,成语,意为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用于形容和自己亦师亦友的朋友 。
出自《论语·述而》《论语·季氏》 。
可见,“亦师亦友”跟“良师益友”两个词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相互对应 。
2、相关历史典故首先,良师益友与亦师亦友都是出自于《论语》 。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也;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
”从《论语》、《孟子》、《史记·孔子世家》等经典的记述中,我们得知,孔子与其门生似乎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
这些门生,对于孔子的态度,都是毕恭毕敬、唯命是听的,说确切些,只能算是弟子们,但子路与他的关系却很具生活化,所以真正要算得亦师亦友的,唯子路一人而已 。
子路真率莽直,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三思而后行”,却总是“率而对曰”,在人面前,不分高低贵贱,难免说一些不该说的话,所以,孔子以老师的口吻无奈地对子路说:“你呀,给你说了多少次了,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呀!”《论语-为政》还有一次,孔子与人闲聊,说起君主的用人和治国的策略,他感叹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乘着木筏到海外去,跟随我的估计只有子路了 。
”子路听到这话后很高兴,要知道,孔子可是很少当面表扬子路的 。
孔子知道后,很不客气地批评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的嘛,没什么可取的才能 。
”知生莫如师,子路还真让他的先生说中了在为别人的家族争斗而慷慨就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