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 鄱阳湖 诗词 鄱阳湖 古诗词( 十 )


陶渊明在这一段时光中留下了许多赞美庐山景色的诗歌,这些诗歌清新自然,开我国山水田园诗之先,他“书生耕田”的意气与傲气,更是成为千百年来后人高山仰止的丰碑 。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可以想见他的居所,必然百草丰茂,人迹罕至,以至于“道狭草木长” 。
诗中最令人称奇的是“夕露沾我衣”这一句了,大意是借着月光种豆归来,在草丛中行走的时候不知不觉被露水粘湿了衣裳 。
露水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水汽条件好,二是下垫面温度比较低(低,指与露点温度比较) 。
当水汽条件成熟,下垫面温度接近或等于地表露点温度(可用1.5米处露点温度代替)时,露水就非常容易形成 。
在早晨或是大雾弥漫的天气,或许“露沾我衣”不足为奇,但明明是早起种豆直至傍晚,豆子在春夏之交生长,盛夏成熟,“带月荷锄归”说明他那个时候刚刚从豆田悠悠而归,时间应该不是很晚 。
春夏之交的傍晚,以现在的北京时间计,大约也就是晚上八点的光景 。
江南水乡平原,一般夏天的晚上在十点以后气温才会逐渐下降至露点以下,而在庐山陶渊明的田园居所,晚上八点钟水汽就开始冷凝成露,可见庐山的水气非常丰富而山区气候与平原地区的不同 。
庐山北依长江,东南毗临鄱阳湖,西南部与丘陵山区相连,初夏开始盛行于我国东南部地区的东南季风为庐山带来了大量的水汽,而高山上散热较快,昼夜温差大,相应的傍晚气温下降得也快,这是庐山上露水形成时间较早的地理条件 。
此外,露珠的形成要有一定的天气条件 。
一般大气稳定,风小,天空晴朗少云,地面上的热量能很快散失,温度下降,这样的天气会有利于露水的形成,当水汽遇到较冷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形成露水 。
“带月荷锄归”表明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大好天气,有利于露水的形成 。
可见,一首清新自然的诗歌里面,不仅包含了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还与一定的科学规律相符合 。
古诗歌对于古气候研究的价值可见一斑 。
庐山以“云雾”而闻名遐迩 。
这“云雾”又分为二,其一就是庐山云雾茶(古称“闻林茶”) 。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事实上,上好的茶叶一般都出产在有山有水的地方,这些地方水汽丰富,山地昼夜温差大,茶树撷英取华,出产的茶叶自然内涵丰富非凡品所能及 。
庐山云雾茶因茶树皆生长于云雾弥漫的山腰,故名 。
据旧山志记载:庐山种...
关于庐山的诗句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
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 。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
题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瀑布 江 为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
万里朝沧海,千寻出白云 。
寒声终自远,灵派孰为分 。
除邓天台后,平流莫可群 。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庐山瀑布 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
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
江上送客游庐山 张 继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边 。
晚来风信好, 并发上江船 。
花映新林岸, 云开瀑布泉 。
惬心应在此, 佳句向谁传 。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 名山都未逢 。
泊舟浔阳郭, 始见香炉峰 。
尝读远公传, 永怀尘外踪 。
东林精舍近, 日暮空闻钟 。
庐山独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
钟声知何处? 苍苍树里闻 。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 。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