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古槐的诗词 歌颂十九的诗词( 六 )


槐树在中国古代象征什么在太谷,无论哪个村庄,都能看到古槐 。
特别是太谷县北汪乡的南咸阳村,有一条街街道两旁都是古槐 。
虬枝盘绕,历经岁月的沧桑而苍翠挺拔,阳光下致密的树叶,撑起了一片清爽的绿荫;阴霾中伸展的躯体,遮挡住风雨的侵蚀,当平凡构成了岁月的长河,不变的平凡就铸成了奇迹 。
举头昂望那古老的参天大树,我细细地读了半天,感觉到:故事在她的枝杈间漫流,岁月在她的躯干上镌刻 。
或者,你可以看见,一棵绿荫葱茏的古槐树下,有几个年过古稀的老人正在闲聊 。
从他们话语里知道,他们跟前的这棵古槐已经和他们一样,很老很老了,也可能他们的爷爷的爷爷们就曾在这槐树下乘过凉呢!树龄到底有多大了,谁也不知道,有的说可能有一、二百岁了,有的说有几百岁了 。
为了详细了解古槐的典故,我向村里一位最年长的爷爷打听 。
老人家告诉我:“我们这里是先有树,后有村 。
饥荒的年头,老槐树多次‘开仓放粮’,槐树叶白天让村穷苦人采撷了,夜里又重新长出来;槐豆荚落下来,去拾豆荚的人不分先来后到,每个人拾到的都一样多 。
近些年来,也许古槐树岁暮苍苍,枯枝不时在风中脆断掉落下来,奇怪的是,槐枝从没有砸伤过人 。
想来这槐树有灵性呢,护佑着我们村上的人哩……” 老人说到这儿,抹了一把银须,乐呵呵地笑起来 。
看着老人家喜笑颜开的慈祥面容,我不由被老汉神意自得的模样感染了 。
槐树是一本书,陈旧而耐读,槐树是一个招集人,执著而尽责 。
平时,村里的老翁老妇茶余饭后,常常闲坐于古槐下交谈,古槐既是地里位置的坐标,又是理想的会议场所,几百年来故事纷繁浩渺,而不变的是乡音与笑声,不变的是落叶归根的故里情结,不变的是千万里外午夜梦回的槐树身影 。
与其说是老人们闲聊,不如说他们正在与古槐倾吐心里话 。
在他们散乱迷离的目光中,我能读出许多岁月的痕迹与人生的苍凉,他们脸上的皱纹随着吧嗒吧嗒的抽烟动作而愈加地深厚,一如古槐历尽世事沧桑的躯干 。
我不禁沉思起来,仿佛看到那四月的槐花轻轻的抖动翅膀,微风拍打着一株株古槐苍老的脊梁 。
顿时,花香弥漫,如同轻纱薄雾般沿着每一条街轻快地游荡 。
花香里,晨风沙沙,就像一曲曼妙的音乐,这乐曲穿越时空,带着少年的豪情的斗志,义无返顾地流浪流浪;这乐曲旖丽缠绵,让少女的心在春天里萌芽、牵挂;花香如梦,游荡,游荡,游荡在远方,在亲人嶙峋的指间流淌 。
那些时日,老人的眼中仿佛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穿上的亮丽衣裳,朴素而大方,在花香四溢的街道旁参加生产队开会时,大伙儿围着古槐而坐,队长则站在人群中间念报、讲解或者训话 。
男人们抽着烟低头不语,女人们手里做着针线活儿嘴里却叽喳不停,孩子们则嚷着闹着或跑来跑去玩耍 。
而他的目光,却追逐着槐花一样的姑娘,羞涩的目光在躲闪,飘渺的回顾却让他的心跳好快,噢,这槐树的故事,如今,已经成为老伴的她,还记得槐叶如筛,斑驳的月影下羞红的脸 。
岁月漫漫,这些古槐又是如何来到这里生长繁茂的呢?也许,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典故 。
有诗曰:“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
”明代以来的数百年间,这首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到处流传 。
无论是大江南北,还是海峡两岸,几乎人人萦怀,妇孺皆知 。
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明朝初年山西人民向各地迁移的情形,也在华夏民族心目中留下了悲欢离合的血泪回忆,使人们扼腕叹息,感慨万千 。
俗话说,“穷家难舍,故土难离 。
”当年,被强迫迁徙的老百姓在离开洪洞时,人人悲伤,个个哭泣 。
他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肩挑箩筐,手拄木棍;有的撮一把洪洞土,有的藏几片槐树叶,三步一回头,五步一转身 。
许多人手里紧紧抓住一截槐树枝,落户后栽在屋前以示纪念 。
这些事实证明,村上的百姓对槐树自幼就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情缘,其实,这就是缠绵不断的家乡情啊! 小时候,我就听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说,我们的老家是山西大槐树 。
在我们这一带,每个村都有几棵老槐树,有的直径近两米,问什么时候种的,没人能说清楚,只知道不管是干枯的还是死了的槐树,都没人去动它,像敬重神灵一样保护着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