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古槐的诗词 歌颂十九的诗词( 八 )


9月的一天,于右任的老部下杨亮功到台北荣民总医院去探望他 。
于右任很高兴,但由于病重及喉咙发炎,想讲的话又无法讲出来 。
杨亮功于是拉着他的手问道:“院长有什么事情吩咐我?”于右任略思片刻,伸出一个指头 。
杨亮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过了一会,于右任又向杨亮功伸出三个指头,杨亮功猜测了几个答案都被于右任摇头否定了 。
杨亮功只好说:“院长,等你身体好一些后,再来问你刚才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行不行?”于右任点了点头 。
此后,于右任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并陷于昏迷 。
1964年11月10日晚上8:08,于右任与世长辞,终年86岁 。
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人们便把他的《望大陆》一诗,当作他的遗嘱 。
遗体被埋葬在台北最高的观音山上,并在海拔3997米的玉山顶峰(我国东南诸省最高峰)竖立起一座面向大陆的半身铜像 。
玉山山势险峻,4米高的铜像和建材全是由台湾登山协会的会员们一点一点背负上去的 。
于右任终于了却了登高远眺故土的心愿 。
一个指头、三个指头是什么意思,一直是一个谜 。
...
哪位知道有关白居易感伤诗的内容《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 。
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 。
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 。
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 。
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 。
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
《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 。
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歌》更具现实意义 。
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
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 。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
如在塑造卖炭翁时,他只用“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一个活脱脱的苍桑老炭翁形象便跃然而出 。
白居易的讽谕诗多为叙事诗,在叙事时,他常要发议论,评价所述之事,以显其志 。
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是白居易讽谕诗的又一特色 。
白居易的语言通俗平易,这是与他平易浅切、明畅通俗的诗风紧密相联系的 。
白诗文字浅显,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还特别喜欢提炼民间口语、俗语入诗 。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谕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