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吟唱 戴 古诗词吟唱

古诗词吟唱 戴 古诗词吟唱

古诗词可以吟唱的有哪些?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钗头凤·红酥手》陆游红酥手 。
黄滕酒 。
满城春色宫墙柳 。
东风恶 。
欢情薄 。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
错错错 。
春如旧 。
人空瘦 。
泪痕红浥鲛绡透 。
桃花落 。
闲池阁 。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
莫莫莫 。
诗词吟诵技巧1.气息支持清代陈彦衡在《说谭》中提到:“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溥,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气息是吟唱诗词的动力,声音的强弱变化、诗歌情感的表现都要通过气息的支持才能完成 。
演唱时坚持的原则是:“望词知义,因义生情,以情引气,随气出声 。
”通过情感的体验以产生歌唱的动力,这种动力的表现形式就是气息的涌动 。
例如李白的《秋浦歌》组诗第十五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在发第一个字音之前气息先准备好,“白”字轻轻喷出,“三千丈”稍加强调,将无限的愁绪和夸张的诗意表现出来 。
整首诗用平稳的气息引导声音,在浅吟低回的哀叹中表现内心无限的惆怅 。
而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一诗描绘了秋日山中怡人的景色使游者流连忘返的情景 。
这种愉悦的心情需要流畅、轻快的旋律来表现,气息要灵巧轻松,与《秋浦歌》的低沉截然不同 。
2.语调抑扬指吟唱时的“抑扬”,也就是声音的高低起伏 。
由于地域、方言不同,每个人的发音不同,同一首诗的吟诵也不尽相同 。
诗文重要的是和谐,比如汉武帝“李夫人之歌”末句“翩何姗姗其来迟”虽然都是平声,但吟诵时结合意思诵出其长短轻重,注意音节速度,自能表现出诗中犹疑期望的神情 。
吟诵时抑扬得当,诗的起伏变化和强弱对比就会清晰有序,旋律会流畅优美,顺理成章;反之,抑扬失当的话,旋律会杂乱无章,尽失美感 。
3.句逗停顿诗的“抑扬”与“顿挫”如同台上的指挥,掌握着全局的风格 。
“顿挫”指停顿与转折,张弛有度、停顿得当的吟唱,才能体现出诗文的风韵 。
诗的停顿有很多种,有韵律性、情感性、强调性等 。
韵律性顿挫如五言诗“二三”“二二一”节奏、七言诗“四三”节奏等 。
古诗词吟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四方 。
刘邦《大风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望庐山瀑布》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
文天祥《过零丁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
杜牧《遗怀》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
何承天《上邪篇》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
李清照《绝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
《水浒传》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白居易《琵琶行》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
屈原《楚辞.九章.涉江》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夜泊水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
杜甫《曲江》之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