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吟唱 戴 古诗词吟唱( 三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钗头凤·红酥手》陆游红酥手 。
黄滕酒 。
满城春色宫墙柳 。
东风恶 。
欢情薄 。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
错错错 。
春如旧 。
人空瘦 。
泪痕红浥鲛绡透 。
桃花落 。
闲池阁 。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
莫莫莫 。
诗词吟诵技巧1.气息支持清代陈彦衡在《说谭》中提到:“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溥,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气息是吟唱诗词的动力,声音的强弱变化、诗歌情感的表现都要通过气息的支持才能完成 。
演唱时坚持的原则是:“望词知义,因义生情,以情引气,随气出声 。
”通过情感的体验以产生歌唱的动力,这种动力的表现形式就是气息的涌动 。
例如李白的《秋浦歌》组诗第十五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在发第一个字音之前气息先准备好,“白”字轻轻喷出,“三千丈”稍加强调,将无限的愁绪和夸张的诗意表现出来 。
整首诗用平稳的气息引导声音,在浅吟低回的哀叹中表现内心无限的惆怅 。
而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古诗词吟唱 戴 古诗词吟唱】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一诗描绘了秋日山中怡人的景色使游者流连忘返的情景 。
这种愉悦的心情需要流畅、轻快的旋律来表现,气息要灵巧轻松,与《秋浦歌》的低沉截然不同 。
2.语调抑扬指吟唱时的“抑扬”,也就是声音的高低起伏 。
由于地域、方言不同,每个人的发音不同,同一首诗的吟诵也不尽相同 。
诗文重要的是和谐,比如汉武帝“李夫人之歌”末句“翩何姗姗其来迟”虽然都是平声,但吟诵时结合意思诵出其长短轻重,注意音节速度,自能表现出诗中犹疑期望的神情 。
吟诵时抑扬得当,诗的起伏变化和强弱对比就会清晰有序,旋律会流畅优美,顺理成章;反之,抑扬失当的话,旋律会杂乱无章,尽失美感 。
3.句逗停顿诗的“抑扬”与“顿挫”如同台上的指挥,掌握着全局的风格 。
“顿挫”指停顿与转折,张弛有度、停顿得当的吟唱,才能体现出诗文的风韵 。
诗的停顿有很多种,有韵律性、情感性、强调性等 。
韵律性顿挫如五言诗“二三”“二二一”节奏、七言诗“四三”节奏等 。
古诗文吟唱的曲目《骊歌 》(长亭外,古道边)惊采绝艳的弘一法师创作的脍炙人口,我们小学就学的这个,简单好学,句子质朴,感情深挚,歌曲也不乏昂扬 。
资源不大好找,搜索的时候搜这个关键字:送别 骊歌 l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有改编的《阳关三叠》,也有只是反复咏唱的 。
个人觉得庞岩的更清新明快一些,去了修饰的唱腔也比较好唱,《阳关三叠》就有些苍凉枯寂了,即不适合春天唱,也不适合小学生 。
送元二使安西 歌手:庞岩阳关三叠 歌手:龚琳娜 知道的有限希望可以帮到你 。
...
听古诗词吟唱在哪里可以找到大量音频?或者是有什么音频软件也可以...游子吟 1=c 作词:[唐]孟效 优美 抒情地 作曲:杨春萍 (6— 5 6|1 6 1 2 3 — |2.3 2 1 7 6 5|6———|) mp 6 6 5 6 7 | 6 ———| . 慈 母 手 中 线,3 6 1 5 6 2 4| 3 ———| 游子 身 上 衣,教案《古诗词吟唱教案:《游子吟》》 。
2.3 5 3 5 | 2 3 2 1 — | 临 行 密 密 缝,6.1 2 3 2 1 6 1 | 5 ———| 意 恐 迟 迟 归 。
|| :6 — 5 6 | 1 6 1 2 3 — | 谁 言 寸 草 心,2 .3 2 1 7 6 5 | 6 ———:|| 报 得 三 春 晖 。
再次播放歌曲: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怎么样?好在哪里?(学生回答) 师:对,这首歌曲听起来多亲切呀,充满了母子之间浓浓的爱意 。
教师弹琴范唱歌曲,教唱曲谱 。
教师弹琴,生用“啦”音轻声跟唱旋律 。
教师先教唱曲谱,然后再弹琴逐句教唱歌曲 。
教师弹琴,师生一起轻声地演唱全曲 。
老师唱前四句,学生接后四句 。
师:动人的旋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现在让我们唱着歌词,再来感受孟郊对母亲深深的爱 。
...
一首古诗词,是写少女在院里吟唱,行人驻足观望,后来歌声骤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