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阜阳的古诗词 描述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六 )


说“疑”者非真 , 一会儿俯首看水 。
词的开头两句 , 虽借用成句 , 而恰切现景 。
这里特意将知颍州和“爱西湖”联系起来 , 是为了突出自己对西湖的爱早有渊源 , 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 层次井然 , 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 说明“舟自横”是由于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 , 因此这“无人”而“自横”的“舟” 。
但这时的西湖 , 作者却觉得“好” , 妥贴自然 , 如同己出 。
直到这时才隐隐映现出人物来 , 四照玲珑 , 笔意俱妙 。
好就好在“花坞苹汀” 。
在残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种在花池里的花 , 一点声音也没有 , 与上片起首“来拥朱轮”恰成对照、莲芰香清的美景 , 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 , 不但不感伤 , 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 , 都只用“富贵浮云”一语带过 , 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 , 以突出世情变化 , 从而逼出末句“谁识当年旧主人” 。
欧阳修自己 , 是把颍州当作第二故乡的 。
但人事多变 , 包括退居颍州后 “谁识当年旧主人”的情景 , 又不免使他产生一种怅惘与悲凉之感 。
这首词的内容 , 不过是抒写词人二十年前知颍及归颍而引起的感慨 , 但在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中 , 却几乎是绝响 。
因为欧阳修的这首词 , 可以说是完全诗化了 。
采桑子·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 , 云物俱鲜 。
鸥鹭闲眠 , 风清月白偏宜夜 , 一片琼田 。
谁羡骖鸾 , 人在舟中便是仙 。
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 , 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 ,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 , 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词一开始 , 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 。
湖上的“鸥鹭闲眠” , 表明已经是夜晚 。
宋代士大夫们游湖 , 习惯带上歌妓 , 丝竹管弦 , 极尽游乐之兴 。
鸥鹭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 , 早已听惯不惊 。
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 , 已无机心 , 故能与鸥鹭相处 。
相传古时海边有个喜爱鸥鸟的人 , 每天早上到海边 , 鸥鸟群集 , 与之嬉戏 。
欧公引退之后 , 欢度晚年 , 胸怀坦荡 , 与物有情 , 故能使鸥鹭忘机 。
词的下片写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 。
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 , 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 。
这时泛舟湖心 , 天容水色相映 , 月光皎洁 , 广袤无际 , 好似“一片琼田” 。
“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 , 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
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 , 心旷神怡 。
人在此时此境中 , 很容易产生“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 。
后来张孝祥过洞庭湖作《念奴娇》云“玉界琼田三万倾 , 着我扁舟一叶 。
素月分辉 , 明河共影 , 表里俱澄澈” , 且曰“妙处难与君说” , 同此境界 , 同此会心 。
这首词通篇写景 , 景中寓情 , 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 , 但词境清隽疏澹 , 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 。
全词意境开阔 , 明丽晓畅 , 清新质朴 , 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
采桑子·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 , 月白风清 。
忧患凋零 , 老去光阴速可惊 。
鬓华虽改心无改 , 试把金觥 。
旧曲重听 , 犹似当年醉里声 。
此词是作者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 , 词中以慷慨悲壮的感情发身世之慨 , 读来沉郁顿挫 , 荡气回肠 , 极一唱三叹之致 , 在《六一词》中属豪放一路 。
全词以情语胜 , 写情疏隽深婉 , 自然真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