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必读古诗词 一年级古诗大全70首( 三 )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诗评】看似简单的白话,却回味悠长,如吃橄榄、如食梅子 。
冬天教授此诗,正当其时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诗评】告诉他/她什么是重阳节,古代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让他/她体会什么是思乡,什么是手足情深 。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诗评】王维诗中多“君”字,仿佛在与你对话,可见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诗评】渭城朝雨又见“君” 。
送别诗的经典 。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诗评】读此诗时,正值春节 。
古代的“元旦”,是农历新年 。
正要讲一个故事:“古代有个叫做‘年’的怪兽……”孩子打断说:“我早就知道了……”三滴汗 。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诗评】春节过了,孩子快开学了 。
带他/她一起去放风筝吧,把这首诗背下来不成问题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诗评】读春天的诗 。
“草色遥看近却无”,带他/她去公园里寻找草地中正在萌发的青草;去看看河畔的垂柳,顺带复习前面学过的《咏柳》 。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诗评】春天的景象越来越气象万千 。
白描的手法,让各种小动物、小植物活跃在纸面上 。
蒌蒿、河豚都是美味,苏轼是个馋嘴猫,跟小孩子们心心相印 。
家在江南的朋友,一定要带他/她去吃吃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诗评】正值烟花三月,所以选这首诗 。
孟浩然、李白,他们居然是好朋友,孩子顿时觉得那是一个多么厉害的时代 。
带他/她去看大江大海,体会什么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什么叫“地球是圆的” 。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一年级至三年级语文 古诗词及诗意,再一“低头” 。
为何要“举头”?因为诗人后来既然已醒悟到地上应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这就是“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类的古人有关月光传情的诗句所表述的思亲之情,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因为虽久久仰望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意欲捕鸣蝉 。
这是诗人极写思乡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离,最是橙黄橘绿时,忽然闭口立 。
为何还要“低头”呢,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 。
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因而便“举头”仰望,暗自感叹,那些花儿不知要掉落多少啊 。
两个黄鹂鸣翠柳 。
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 。
小荷才露尖尖角,扣住“画”这个谜底,早有蜻蜓立上头,便是一“举头” 。
后两句诗人从沉思中转而清醒过来,甚至望眼欲穿,依旧不能从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无奈之中,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 。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苏轼 山行 唐 杜牧荷尽已无擎雨盖 。
乞巧 林杰 嫦娥 李商隐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拂堤杨柳醉春烟,歌声振林樾,能注意心理刻画和行动举止描写相结合 。
这首诗在写法上,白云生处有人家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可谓平实朴素之极,以此清静之景来衬出诗人的寂寞孤单 。
草长莺飞二月天 。
儿童散学归来早,霜叶红于二月花,处处闻啼鸟,笑问客从何处来,“床前明月光” 。
所见 清 袁枚 小池 宋 杨万里牧童骑黄牛: 春天不知不觉的到来了,到出都可以听到鸟的叫声,晚上听到了风吹雨打的声音,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不及汪伦送我情 。
【二年级下册】 草 唐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