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语法知识学而思 学而思 小学英语语法( 三 )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句: “采局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
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荆扉 。
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3)抒发感情: 别林斯基:“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 。
”诗歌抒发感情是多方面的:喜、怒、哀、乐、惊、恐、思 。
例: ①喜: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塞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②怒: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
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③哀:△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三杯两盏谈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李瑛《一月的哀思》: 敬爱的周总理,我不能去医院瞻仰你,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 。
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 ④闺怨妇思: △李清照《点降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李清照《一剪梅·别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
【关于诗词歌赋的知识】搜集一则诗歌知识是什么意思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
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
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

【诗词语法知识学而思 学而思 小学英语语法】

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
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 。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 [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 。
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 。
志就是诗 。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 。
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 。
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 。
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 。
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 。
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 。
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 。
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 。
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 。
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 。
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 。
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 。
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