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岛诗词 伶仃岛诗词意思( 三 )


冬天 , 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 , 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 , 寻机再起 。
然而元军水陆猛进 , 发起猛攻 。
年底 , 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 , 兵败被俘 , 立即服冰片自杀 , 未果 。
降元的张弘范劝降 , 遭严词拒绝 。
1279年正月 , 元军出珠江口 , 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 , 文天祥被押解同行 。
船过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 , 中山市南 , 靠海有个零丁山 , 山下海面叫零丁洋) , 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 文天祥写下此诗以死言志 , 严正拒绝 。
《指南录》记录的文天祥自注云: “上巳日 , 张元帅令李元帅过船 , 请作书招谕张少保投拜 。
遂与之言:‘我自救父母不得 , 乃教人背父母 , 可乎?’书此诗遗之 。
李不得强 , 持诗以达张 , 但称‘好人好诗’ , 竟不能逼 。
” 作此诗20天后 , 崖山海战以宋朝惨败而结束 , 赵昺跳海而死 。
宋朝最后一位皇帝死去 , 宋王朝灭亡 。
诗歌注解: 第一句写了自己的经历 。
“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
遭逢 , 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 , 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
宋代科举制度 , 考经义 , 五经(易、诗、书、礼、春秋)中可选一经 。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 后官至丞相 。
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 , 稀稀落落 。
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
南宋亡于本年(1279) , 此时已无力反抗 。
四周星:周星即岁星 , 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 , 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 。
四周星即四十八年 , 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 , 这里四周星用整数 。
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 , 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 , 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
“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 , 水流湍急 , 为赣江十八滩之一 , 最险的一滩 。
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 , 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 , 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
雨打萍写出了个人力量对于国家是微不足道的 , 表现了作者更希望有更多清醒的有志之士齐心挽回这样的局面 。
“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
诗人被俘后 , 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
汗青:史册 。
纸张发明之前 , 用竹简记事 。
制作七言律诗竹简时 , 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 , 故称汗青 。
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 , 但限于篇幅 , 在写法上是元世祖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 ,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 , 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 , 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 。
但面对这种巨变 , 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 , 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扭转局面 。
同时 , 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 。
从全诗的构思上看 , 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 , 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 , 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 , 由压抑转为高亢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古往今来 , 人难免一死 , 为拯救祖国而死 , 舍身取义 , 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 , 映照千古 。
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 , 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
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 , 千古壮歌 。
这种以死明志的气节在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也得...
求剑网三里,每个门派的诗词 。

还有各种地图的诗词 。

反正是诗...少林古刹紫竹禅钟鸣 , 降妖伏魔江湖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