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文章诗词风格 范仲淹风格( 九 )


后世对她的词评价颇高 , 称其“不徒俯视巾帼 , 直欲压倒须眉”(《词坛丛话》) 。
相对而言 , 李清照的诗流传下来的极少 , 但这一首却一扫其词的婉约缠绵 , 风格悲壮飘逸 , 最为人所赞叹!诗的一、二句语气激昂慷慨 , 铿锵有力 , 已成千古名句 。
三、四句随即用典:秦末 , 项羽与刘邦争天下 。
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十面埋伏 , 项羽杀出重围 , 败退至乌江 。
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去重振旗鼓 , 东山再起 , 像当年率八百儿郎那样破釜沉舟 , 还可背水一战!但他羞愧难当 , 自言“无颜见江东父老” , 终不肯渡 , 遂拨剑自刎...
中国古诗词发展史先秦时期的是两言诗 , 四言诗 , 五言诗 , 七言诗 , 代表作是诗经和战国后期的楚辞 。
两汉的汉乐府诗 , 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和《孔雀东南飞.魏晋时期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 , 即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
还有“竹林七贤” 。
代表作有阮籍的82首《咏怀诗》 , 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 , 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
南北朝时期 , 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鲍照等 。
南朝民歌清丽婉转 , 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犷刚健 , 代表作是《木兰诗》 。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  。
“初唐四杰” , 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 多摩山范水 , 抒写闲情逸致 , 风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 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 , 或慷慨悲壮 , 或雄奇瑰丽 。
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 , 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 。
安史之乱后 , 进人中唐时期 , 经过短期的过渡 , 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 。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 , 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 。
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 歌诗合为事而作” , 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
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古代长篇歌行名篇 , 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崇尚险怪 , 以散文手法作诗 。
此外各具艺术个性的诗人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 。
中晚唐之交出现的“诗鬼”李贺 , 其诗冷艳深幽 , 恢奇诡谲 ,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
晚唐之世 , 诗风趋于卑弱 , 感伤色彩较浓 , 惟杜牧、李商隐成就最高 , 有“小李杜”之誉 。
杜牧擅七绝 , 咏史怀古、抒情写景 , 无不清新俊逸 , 风姿绝代 。
李商隐工七律 , 风格深情绵邈 , 绮丽婉曲 , 尤其是“无题”诗 , 更是意蕴隽永 , 兴寄深微 , 沉博绝丽 , 独擅胜场 。
宋诗总体成就不如唐诗 , 宋初诗人杨亿、钱惟演等学李商隐 , 号西昆体 。
王禹俘、梅尧臣、苏舜钦等反对西昆体 , 反对只讲声律辞藻与缺乏社会内容的流弊 , 奠定了宋诗健康发展的基础 , 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运动 , 恢复关注现实的传统 , 北宋诗坛影响最大的是“苏黄” 。
即苏轼和苏轼 , 南宋诗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杨万里、范成大) 。
到宋末 , 有文天祥、汪元量 。
金代最杰出的诗人是元好问 。
元代出现了散曲 。
前期代表作家是关汉卿、马致远 , 后期代表作家是张可久、乔吉 。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 , 秋思》、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代表作 。
明初 , 高启、刘基等人的诗歌较有社会现实内容 , 但接着兴起以朝廷辅弼大臣为首的“台阁体”诗派 , 歌功颂德 , 空廓浮泛 。
明中叶以后 ,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 , 先后发起复古运动 , 主张“文必秦汉 , 诗必盛唐” , 但他们盲目尊古 , 一味模拟 , 受到有识者的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