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文章诗词风格 范仲淹风格( 六 )


三、四句随即用典:秦末 , 项羽与刘邦争天下 。
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十面埋伏 , 项羽杀出重围 , 败退至乌江 。
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去重振旗鼓 , 东山再起 , 像当年率八百儿郎那样破釜沉舟 , 还可背水一战!但他羞愧难当 , 自言“无颜见江东父老” , 终不肯渡 , 遂拨剑自刎而死 , 死得...
欧阳修最有名的诗词醉翁亭记《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
其西南诸峰 , 林壑尤美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琅琊也 。
山行六七里 , 渐闻水声潺潺 , 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 酿泉也 。
峰回路转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醉翁亭也 。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 饮少辄醉 , 而年又最高 , 故自号曰“醉翁”也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在乎山水之间也 。
山水之乐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云归而岩穴暝 , 晦明变化者 , 山间之朝暮也 。
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 风霜高洁 , 水落而石出者 , 山间之四时也 。
朝而往 , 暮而归 , 四时之景不同 , 而乐亦无穷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 , 行者休于树 , 前者呼 , 后者应 , 伛偻提携 , 往来而不绝者 , 滁人游也 。
临溪而渔 ,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 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 , 杂然而前陈者 , 太守宴也 。
宴酣之乐 , 非丝非竹 , 射者中 , 弈者胜 , 觥筹交错 , 坐起而喧哗者 , 众宾欢也 。
苍然白发 , 颓然乎其间者 , 太守醉也 。
已而夕阳在山 , 人影散乱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树林阴翳 , 鸣声上下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醉能同其乐 , 醒能述其文者 , 太守也 。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 ,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
字永叔 , 号醉翁 , 晚号六一居士 。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 , 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
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
[赏析] 宋仁宗庆历五年(一○四五) , 参加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 , 欧阳修上疏替他们分辩 , 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
到任以后 , 他内心抑郁 , 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 , 取得了某些政绩 。
《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 , 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 , 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 。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 , 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
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 , 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
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 , 而且经常出游 , 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 , 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
本文是山水游记 , 但抒情气氛很浓 。
作者的欣慰和悲苦都含蓄地蕴藏在风景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当中 。
为了增强风神情韵 , 通篇采取说明句式 , 共用二十一个“也”字 , 造成一种从容婉转的咏叹句调 。
在写景和叙事上 , 文章写得既明晰简洁 , 又丰满生动 , 勾划了一幅色泽鲜明、声态毕现的图画 。
它的层次利落分明 , 自远而近 , 由大及小 , 在疏朗的背景中鲜明地突出醉翁亭和作者的中心位置 。
至于语言的概括准确 , 自然流畅 , 多用排偶而不失于板滞 , 以及音节的响亮和谐等 , 都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度技巧和特殊风格 。
【译文】: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