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20首 古诗词大全300首( 六 )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http://www.mcscn.net/shicishangxi.aspx 上面有很多,自己看吧,呵呵【赏析一】 此首伤今怀古,托兴深远 。
首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 。
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 。
下片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 。
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 。
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 。
“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 。
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 。
北宋李之仪曾和此词 。
唐宋词简释》 唐圭璋之深,如注如诉;后二句写无可奈何,入室垂帘,隔窗望月,愈衬孤寂 。
无独乎?无怨乎?诗不正面涂抹,却从反面点妆,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出处:古诗词鉴赏 【赏析二】 这首《忆秦娥》词,气势雄浑,意境高远 。
上片写春天的清晨,女主人公在秦楼上闻箫声悲咽而一觉醒来,望明月而怀远,见垂柳而忆别;下片写秋天的黄昏,女主人公登临乐游原(今西安市东南),睹景物而伤怀,感时序而惊变 。
这说明她自春徂秋,朝朝暮暮,无时无刻不在相思 。
在同一首作品中,允许时间、空间如此不断流动和暗里转换,正式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特征之一 。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
"由箫声、秦娥、秦楼等兴象,很容易使读者联想到《列仙传》上的箫史和弄玉的幸福爱情,从而勾起一种历史的悠远感,与现实的悲咽、凄清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 。
秦娥在惊醒之后,听到悲咽的箫声若断若续,看到凄清的月色若明若幽,此时又该有多少思绪自心潮中涌出!按词律规定"秦楼月"三字的重叠,正适合表现着思潮起伏的需要,并为衔接"年年柳色,灞桥(一作陵)伤别"另一意境充当津梁 。
既然说"年年……伤别",则知所怀之人已离去多载 。
因此哪怕是灞桥(陵)柳色年年依旧,而秦楼上的女主人公却是相思愈陷愈深了啊! 下片场景陡转:"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
"重九日登高,佳节倍思亲 。
但女主人公见咸阳古道上车马稀落,音信杳无,引领西望,能不慨然?"音尘绝"三字再一重叠,更加倍地强调出她心头悲哀的沉重 。
末尾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王国维说它把登高者的意兴写绝了 。
"遂关千古登临之口"(《人间诗话》),使别人再也写不过他 。
刘熙载甚至认为它"足抵少陵(杜甫)《秋兴》八首"(《艺概》卷四) 。
它好在哪里?我以为它好在能勾勒出一个诗的境界,从中让读者领略到无限伤乱的心情 。
试想:在西风、落日的映衬下,汉王朝陵墓、宫阙凄冷荒凉的景色,不正象征着它的衰危么? 此词意境,上半阙柔和,下半阙雄浑 。
词人融柔美和壮美于一体,在凄清、悲凉的典型氛围中,多方面地展示出抒情女主人公的多情性格 。
词中所描绘的景物,显然都是遥想之词 。
但它能使读者亲临其境,恍如置身于秦楼或乐游原上,在月色笼罩或西风吹拂中触起离愁;并通过举目河山之异,深寓故国兴亡之感 。
在秦娥的形象里,凝聚着词人李白的独特感情 。
古诗词大全600首 1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4 《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5 《江畔独步寻花》(选一)——杜甫(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
6 《春夜喜雨》——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 《渔歌子》——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