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听雨的诗词 原创描写听雨的诗词( 五 )


对微风细雨中的景物体察入微 , 描绘的情趣盎然 。
“涧底松摇千尺雨 , 庭中竹撼一窗秋 。
”(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以飒飒的雨声比喻高松摇晃之声 , 使得景物饶有意趣 。
“柳枝经雨重 , 松色带烟深 。
”(唐?张谓《郡南亭子宴》)柳枝带雨 , 枝叶增重 , 烟雨之中 , 松色深重 。
“春潮带雨晚来急 , 野渡无人舟自横 。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怒涨 , 暮雨急骤 , 行人断踪 , 野渡舟横 , 动静相映 , 更显出野渡的清幽 。
“黄梅时节家家雨 , 青草池塘处处花 。
”(宋?赵师秀《有约》)描绘了江南黄梅天多雨、处处蛙鸣的乡村景致 。
“林外鸣鸠春雨歇 , 屋头初日杏花繁 。
”(宋?欧阳修《田家》)远处鸠声悦耳 , 近花供羔佳薏簧割伪公镰处杏花映日 , 动静相宜 , 声色互衬 , 展现出江南农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 。
“土膏欲动雨频催 , 万草千花一饷开 。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春风春雨 , 滋润大地 , 草木萌发 , 百花开放 , 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写乌云翻滚如墨 , 夏日的阵雨云尚未来得及把山遮住 , 但如跳动的珍珠般的雨点也扑天盖地地打向了船舱 。
“风如拔山努 , 雨如决河倾 。
”(宋?陆游《大风雨中作》)写出了风狂雨猛的态势 。
“雷声千嶂落 , 雨色万峰来 。
”(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雷声轰鸣 , 如千座高峰倒塌;暴雨倾注 , 烟云滚滚 , 似万座山峰迎面扑来 , 写出了大雷雨的气势 。
“一雁下投天尽处 , 万山浮动雨来初 。
”(清?查慎行《登宝婺楼》)上句写暴雨来临 , 大雁疾飞避雨;下句写暴雨来势迅猛 , 万山似在雨中浮动 。
另外 , 借雨起兴抒情的诗也不少 。
如:“风雨如晦 , 鸡鸣不已 。
”(《诗?郑风?风雨》)原是写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的情景 , 现用以喻指政治昏暗、人民渴望社会清明的状况 。
“秋风万里芙蓉国 , 暮雨千家薜荔村 。
”(唐?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漫漫的湘江之滨 , 秋风劲吹 , 荷花竞发 , 景色颇佳;而千村万户 , 野蔓满墙 , 笼罩在沉沉暮...
描写雨景的诗句 江雨靡靡江草齐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雨欲来风满楼 雨过天青云破处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阑卧听风吹雨 大雨落幽燕 白雨乱珠跳入船 好雨知时节 夜来风雨声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落花人独立 ,  微雨燕双飞. 七八个星天外 ,  两三点雨山前. 寒雨连江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云青青兮欲雨 ,  水澹澹兮生烟 东边日出西边雨 , 道是晴却有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骤雨初歇 舞榭歌台 , 风流总被 , 雨打风吹去 。
怒发冲冠 , 凭栏处、潇潇雨歇 已是黄昏独自愁 , 更著风和雨 。
青箬笠 , 绿蓑 衣 , 斜风细雨不须归 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渭城朝雨邑清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 习习谷风 , 以阴以雨 夜阑卧听风吹雨 , 铁马冰河入梦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 , 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楼一夜听春雨 , 深巷明朝卖杏花 深秋帘幕千家雨 ,  落日楼台一笛风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青箬笠 , 绿蓑衣 , 斜风细雨不须归 。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  红烛昏罗帐 。
壮年听雨客舟中 ,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
而今听雨僧庐下 ,  鬓已星星也 。
悲欢离合总无情 ,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