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题word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库( 五 )


不作雕饰 , 自然成趣 , 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
四、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
求高考古诗文鉴赏的答题思路与格式(模式)谢谢大家!!!!!!!...诗歌鉴赏常见题的答题思路及技巧(结合实例说明): 一、分析意境型 设题方式:1.这首诗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意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
答题思路和技巧: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表达的感情 。
例:(辽宁高考卷)阅读下面两首诗 , 然后回答问题 。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 , 小店无灯欲闭门 。
侧出岸沙枫半死 , 系船应有去年痕 。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 , 野店无灯欲闭门 。
倒出岸沙枫半死 , 系舟犹有去年痕 。
问: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 , 且用意基本相同 。
请问 , 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
答:“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 , 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 , 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 , 暗淡朦胧 , (步骤一)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 (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
(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 设题方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
答题思路和技巧:这首诗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技巧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或: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 表达了(某某)思想、感情 。
例:(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 , 然后回答问题 。
齐安郡中偶题(其一)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 半缕轻烟柳影中 。
多少绿荷相倚恨 , 一时回首背西风 。
暮热游河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关忽报侬 , 披襟拦得一西风 。
荷花入暮犹愁热 , 低面深藏碧伞中 。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 , 并作简要分析 。
答:拟人表现手法 。
(步骤一)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 , (步骤二)含有诗人之恨 , 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 , 基调凄怨低沉 。
(步骤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 , 似是“愁热” , 却呈现娇羞之态 , (步骤二)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 基调活泼有趣 。
(步骤三) 三、分析语言型 设题方式:1.诗中某某字(或某句话)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语言有什么特点 。
答题思路和技巧:总体效果+结合字句谈形式和内容上的具体作用+思想感情 。
例:(天津高考卷)阅读下面一首诗 , 完成后面题目 。
湖州歌(其六)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 , 大江东去水悠悠 。
夕阳一片寒鸦外 , 目断东西四百州 。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 , 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
问: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
答:“望”字是全诗的统领 , 四句诗只写一个“望”字 , 紧紧围绕一个“望”字来写 。
(步骤一)北“望”燕云 , 不知命运如何;眼前“望”着大江东去 , 无力挽回颓势;向东西的四百州一“望” , 不胜依恋之情 。
(步骤二) 四、比较优劣型 设题方式:1.诗中某某句 , 有的版本写作某某 。
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 为什么?2.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是……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答题思路和技巧:某句写的什么 , 好在何处+放在全诗中理解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作用 。
例:(福建高考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 然后回答问题 。
(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 , 川迥洞庭开 。
雁引愁心去 , 山衔好月来 。
云间连下榻 , 天上接行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