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知识大全 中国经典古诗词大全( 二 )


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
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
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
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
(二)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
”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
”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
”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
搜集有关诗歌的知识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
其风格清新自然 。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