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诗词解析 上巳节 诗词( 三 )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这里的“溪亭”、“藕花”、“鸥鹭”都是泛指 , 是李清照某次出游时的所见所闻 。
这时 , 李清照应该已经来到汴京父亲的身边 , 歌词所写的是汴京周围某处的景色 。
这首词记载了李清照自在浪漫的闺中少女生活 。
词写自己由于醉酒贪玩而高兴忘归 , 最后误入“藕花深处” 。
由于不期而来的划船赶路少女 , 却把已经栖息下来的“一滩鸥鹭”吓得四下飞起 。
小词的笔调极其轻松、欢快、活跃 , 语言朴素、自然、流畅 。
令人诧异的是一位大家闺秀 , 居然可以外出尽兴游玩到天色昏黑 , 而且喝得酩酊大醉 , 以致“不辨归路” , “误入藕花深处” 。
迷路之后 , 没有迷途的惊慌 , 没有归家惟恐父母责怪的惧怕 , 反而又兴致勃勃地发现了“鸥鹭”惊起后的另一幅色彩鲜明、生机昂然的画面 , 欢乐的气氛洋溢始终 。
这样自由放纵的生活对少女李清照来说显然并不陌生 , 也是充分地获得父母家长许可的 。
否则 , 只要一次严厉的责骂 , 美好的经历就可能化作痛苦的记忆 。
这首词显示出少女李清照的任性、真率、大胆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 这样的作为及个性与李格非自由的家教、家庭环境的宽松密切相关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 , 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 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
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 , 明诚即负笈远游 , 易安殊不忍别 , 觅锦帕 , 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
”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 , 两家俱在东京 , 明诚正为太学生 , 无负笈远游事 。
此则所云 , 显非事实 。
”(第25页)王说甚是 。
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 。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 , 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 , 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 , 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 , 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 , 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 , 这首词应该作于这...
求关于报国的诗词,最好带赏析,谢谢~~ 岳飞《满江红》赏析 [b]怒发冲冠 , 凭阑处、潇潇雨歇 。
抬望眼、仰天长啸 , 壮同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 , 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 空悲切 。
靖康耻 , 犹未雪;臣子憾 , 何时灭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壮志饥餐胡虏肉 , 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
朝天阙 。
[/b] 他在写作 《满江红》词时 , 正是中原地区遭受女真奴隶主贵族的铁骑践踏和蹂躏的岁月 。
岳飞矢志抗金 , 执着地追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壮志宏图;他一生征战 , 反对投降 , 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光明磊落、治学严肃 , 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自奉菲薄、廉洁奉公 , 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到一个高度 , 故 《满江红》一词 , 一直作为爱国主义的绝唱和岳飞本人的高风亮节一起在中国神州大地传颂 , 很少有人怀疑 《满江红》是伪作或托名之作 。
第一个对此提出怀疑的余嘉锡 , 他在 《四库提要辨证》中提出了两点疑问;岳飞孙子岳珂所编 《金伦粹编·家集》中没有收录这首词 , 而岳珂在收集岳飞的文章时 , 曾是不遗余力的 , 此集从编定到重刊 , 历经31年 , 为何未收此词?此其一 。
这首词最早见于明徐阶所编的 《岳武穆遗文》 , 是根据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入的 , 赵宽亦未说所据何本 , 来历不明 。
而且赵宽碑记中提及的岳飞另一首诗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经明人考证是伪作 。
在此之前 , 此词亦不见于宋元人的著述 , 为什么突然出现在明中叶以后?此其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