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上海诗词 伟人诗词( 七 )


他领导美国人民为了自由为了独立浴 血奋战,赶走了统治者 。
乔治·华盛顿是个伟人,但并非后来人所想象的,专做伟大的事,把不伟大的事都 留给不伟大的人去做 。
实际上,他若在你面前,你会觉得出他普通得就和你一样,一样 的诚实,一样的热情,一样的与人为善 。
有一天.他身穿没膝的大衣,独自一人走出营房 。
他所遇到的士兵,没一个认出 他 。
在一处.他看到一个下士领着手下的士兵筑街垒 。
“加把劲!”那个下士对抬着巨大水泥块的士兵们喊道, “一、二,加把劲!”但是, 那下士自己的双手连石块都不碰一下 。
因为石块很重,士兵们一直没能把它放到位置 上 。
下士又喊:“一、二,加把劲!”但是士兵们还是不能把石块放到位置上 。
他们的力 气几乎用尽,石块就要滚落下来 。
这时,华盛顿已经疾步跑到跟前.用他强劲的臂膀,顶住石块 。
这一援助很及时, 石块终于放到了位置上 。
士兵们转过身,拥抱华盛顿,表示感谢 。
“你为什么光喊加把劲而让自己的手放在衣袋里呢?”华盛顿问那下士 。
“你问我?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哦,这倒是真的!”华盛顿说着,解开大衣纽扣,向这位面孔朗天、背绞双手的下 士露出他的军服 。
“按衣服看,我就是上将 。
不过,下次再抬重东西时,你就叫上我 。
” 东汉时有一少年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脏乱不堪 。
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 道:“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将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 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 。
我们中国人一向喜欢“大”字 当头,都愿意干大事,而不屑做小事 。
这种观念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我们更应该看到 “大”与“小”的另一种关系 。
人们常说不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我不完全同意这种 看法,芝麻...
关于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急啊!!!!!!!!!!!!!八十年代的“中国保尔”张海迪 80年代,一个光辉的名字--张海迪,在神州大地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张海迪的事迹到处传颂,海迪精神到处弘扬 。
这位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而不向命运之神屈服的姑娘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被誉为“当代保尔”、“80年代的新雷锋” 。
张海迪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国典型 。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 。
5岁时因患脊血管瘤,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 。
但是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没有放弃生命更没有放弃生活,他一面以坚强的毅力与决心同病魔作斗争,一面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延续生命 。
她不仅自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而且还自学了大学英语专业 。
后来又坚持学习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 。
她刻苦学习潜心钻研了《人体解剖学》、《内科学》、《针灸学》等十几种医学书籍 。
她用学到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周围群众治病达一万多人次 。
她还学过无线电技术、音乐、绘画和书法等多门类知识与学科,以此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
提到80年代没有一个名字比张海迪更深入人心,她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 。
1983年2月1日,《中国青年报》一版显著刊登张海迪照片和她的长篇自述《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发表社论《让理想的光芒照亮生活之路》 。
1983年3月7日,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的光荣称号,号召大家向 。
海迪学习、学习她身残志不残,艰苦奋斗的精神 。
邓小平同志挥毫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陈云同志题词:“以张海迪为榜样,勤奋学习,热心助人,做八十年代的新雷锋 。
”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
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 。
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
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 。
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
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