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词赏析 陆游经典诗词赏析( 五 )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 。
上句指此 。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 。
下句指此 。
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
”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 。
“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
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 。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
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 。
悲怆便为郁愤 。
再看尾联 。
亦用典明志 。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 。
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
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 。
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
回看整首诗歌,但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
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这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 。
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
句是当年作者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心情与生活的概述 。
他胸怀报国鸿图,匹马单枪驰骋于万里疆场,确实想创立一番不朽的业绩 。
“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因为在写法上作者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
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 。
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
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却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 。
“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 。
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
诗词鉴赏的套话比如一看到是陆游的诗,就是忧国忧民 。
从高考考查的角度来看,古诗词的考查重点主要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表达能力上 。
古诗词鉴赏备考复习要特别注意 1 、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 因为标题一般能揭示诗的内容和情感(如《伤田家》,提示了诗的类别);注释、生平经历能揭示诗的背景 。
如能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 。
2、注意合理的鉴赏流程 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 。
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 。
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
“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 。
3、注意分析诗的表现手法 古诗常用一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来表达情感、体现思想,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及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借代、衬托、反衬等修辞方法,因此鉴赏古诗要从分析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着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