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词赏析 陆游经典诗词赏析( 六 )


古诗鉴赏表述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
(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
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 。
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
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
设题类型 一鉴赏诗歌形象 (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
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 。
(二)物象: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 。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
1、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
……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
4、爱民人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
5、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
古代诗歌根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怀乡、吊古、山水、田园、边塞、友情等 。
作为其中的一个主要类别,怀乡诗体现出一些十分显著的特色 。
首先,从命题形式看,怀乡诗的诗题多以节日或他乡地名入题 。
农历每年有许多重要节日,如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上元日)、三月初三(上巳日)、寒食、清明、端午、立秋、中秋、重阳(九月初九)、冬至、除夕……等等 。
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传统节日总是特别容易触发游子们的离愁别绪 。
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对自己孤单凄凉处境的深刻感受,使每一个佳节都成了游子倍感煎熬的时刻:“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
”(戎昱《桂州腊夜》)“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陆游的诗《卜算子 咏梅》的诗歌鉴赏《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