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课豆瓣 课外古诗词大全

古诗词课豆瓣 课外古诗词大全

如何品读古诗词,古诗词教学探讨,学生如何理解诗句(评课发言稿) ...一是从序或注解入手,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背景;二是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让学生掌握挖掘诗词意蕴的“金钥匙”;三是探究用典化旬,准确领悟作者的用意;四是把握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更好地体会诗词意境,领悟作者感情;五是让学生借助想象、联想,更加透彻地去理解诗歌 。
古诗词课到底应该怎么教资料收集——厚在背景古诗词看似短小,其实每一首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
要了解这些,就要从了解诗词背景入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 。
1.作者背景“境由心生”,文亦如此 。
作者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会产生不同的作品 。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有助于他们领悟诗词背后的喜怒哀乐 。
例如《泊船瓜洲》一诗,作于王安石晚年,他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斗争,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 。
创作此诗时,他重返政治舞台,心中既有即将施展政治抱负的喜悦,又有面对险象环生的官场的无奈,便于长江之岸以诗寄情 。
还有许多风格迥异的诗人,潇洒如李白,入世如白居易,豪放如苏轼……了解诗人的身世背景、个人经历等均有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内涵 。
2.时代背景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作者,由此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 。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词以唐宋为主,兼顾明清 。
在这一两千年间,中国社会不停地发生着演变 。
安治、动乱……动荡的社会背景造就了古诗词的演变与繁荣 。
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被称 为“老杜”(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
殊不知, 诗人创作此诗时正值唐朝社会由盛转衰 。
历经八年安史之乱,经历了两千多个日夜的漂泊,终于传来了土地被收复的消息,杜甫怎么能不喜极而泣、欣喜若狂呢?可见,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
任何一首古诗词的诞生都是时代的映射 。
3.人文背景古诗词中还有许多关于民俗、文化的介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人文方面的资料 。
如《元日》一诗提到了春节的习俗, “桃符”“屠苏”对于生活在现代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教师需要补充这方面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
再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提到的“茱萸”、《清明》一诗中“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原因, 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中的情感 。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对诗词的价值取向、主旨等形成初步的认识,学生的知识背景也会逐渐厚重起来 。
2学法引导——厚在策略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词可以说句句如玉、字字珠玑 。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揣摩语言,品读悟情 。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进行学法引导,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
1.读通读顺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将诗 词读通、读顺 。
多种方式的朗读是突破诗词“点”的重要保障,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情感得到提升 。
一是可以范读,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入意境; 二是可以同学间合作读,以检查字音和节奏的正确性;三是可以个别读,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习、检查,明确字音 。
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地理解诗词内容,是实现“短文厚学”的重要保障 。
2.品味含义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诗词内容的学习了 。
每首诗都有“文 眼”,俗称重点字,也就是全诗的“点” 。
理解了这些字词的含义便可“牵一发而动全身”,由“点”到“面”,体会诗词的内涵 。
因此,品味关键词语至关重要 。
3.展开想象在初步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 。
这样,文本才会更加厚实、饱满 。
教师可以结合课前收集 的资料引导学生展开多方面的想象 。
一是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 。
在教授叙事性诗词时,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使学生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更加厚重 。
比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诗人李白的性格展开想象:面对渐行渐远的小船,李白会想什么?学生可以从回忆、盼望、惆怅等不同角度去谈自己的理解,这样,诗中表达的送别的深情,不用教师强调,学生也能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