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他乡求学的诗词 关于求学的古诗词( 九 )


2.或许人自古以来都是心向远方的,我也不免俗地打小时候就盼望着有一天去到远方 。
其实那时只知道远方很远,却又不知道多远才算远 。
我住在西北,想着或许到了海边,应该就算远方了吧!怀着对远方的憧憬与幻想,我也渐渐长大了 。
第一次启程去“远方”是要独自求学,仿佛冥冥中自有注定,我来到滨海城市读书,看到了我憧憬的大海,第一次来到了“远方”,心里被大海的壮阔震撼到了,但却并没有多年梦想终达成的激动 。
寒窗苦读数年,我那时早忘了什么对“远方“的向往,偶尔想起来也知道了那只是从小被大人管着想出来独立罢了 。
心里对”远方“的疏远,却偏偏去了更远的远方——出国留学了 。
那时的我实际已经开始懒惰,懒惰得不怎么情愿去重新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却不得不下决定出国,珍惜这大家都抢破头的留学机会,只身一人来到大洋的另一边 。
完全不同的环境、人文、社交模式,让我这个懒人颇为头疼,但相比起来,真正让我觉得难熬的是孤独感 。
在这期间,从来未有的想家的思绪,浓烈无比!但是,家在远方 。
我又欣喜的重新找回对远方的向往,那就是对家的向往 。
每次回家都是我踏上去”远方“的路程,心里有一种梦想达成的激动 。
长大了,原来家才是远方 。
永不停止的是时间的流逝 。
随着日子一点一点过去,我也成家了,养儿育女,悲伤的送走自己亲爱的父母 。
闲时翻出旧时照片,总不禁红了眼眶,这时才知道,亲爱的父母和旧时的时光,都已成了我永远也到达不了的远方!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李白《行路难(其一)》短短的十多个字,寄托着作者满满的思想情感,这就是诗的独特之处,多少名人以及多少正在读书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是诗仙李白的精神?这些人又多少面临了环境的因素反而向着诗圣杜甫的心底世界?诗,是一种以最精炼文字的方式去作以文章的形式,但它比现代文章难理解得多,正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如果单单从字眼上去理解莫过于“落叶并不是毫无意义的物体,它如果化成了肥料给予花朵却是最好的恩赐 。
”如果我们没能读到整首诗歌,或许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并不能以一句话肯定了字面的意思,这就是诗歌比现代文章更难理解的地方,它需要我们深究,而现代文只需会读即可会懂 。
我曾对诗做深入研究,得到的是满脑子迷茫“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
”我仅仅理解到——“平”代表此处填写的字是第一二声的;“仄”代表此处填写的字是第三四声的;还有就是没一句韵律的最后一个是平声的要押韵,所谓“押韵”可以简单理解为将韵母相同的字写到对应的“平”中,例如“龙long”和“龙kong”,此处韵脚则为“ong”不过还得是平声(第一二声)的 。
诗,在现代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现代诗歌了,因为它不受韵律束缚,形式自由,顶多就新格律诗要每一句都用韵脚押韵罢了 。
我写过,不过并不指代我很可以,只不过想了在有灵感之前,而之后随笔记录而已,更多的是可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以一种简易的方式,“新型”的文章用以文字记之,仅此而已 。
它可以寄托我的梦想,我的情感,它可以传递我的精神我的心得,更多的是它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