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他乡求学的诗词 关于求学的古诗词( 六 )


送君催白首,临水独思乡 。
蒲津河亭 唐彦谦 宿雨清秋霁景澄,广亭高树向晨兴 。
烟横博望乘槎水,发之于诗,便有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
桃源行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 。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
当时只记入山深 。
孤舟万里夜,秋月不堪论!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
愁冲毒雾逢蛇草 。
而其中的怀远思乡诗,早已成为最为普遍的主题之一,几乎存在于每一位诗人的创作中,而且是不少诗人留下诗篇最多的主题,有的诗人,平生只留下了一首诗,内容即是关于此的(如陆凯和他那首有名的《赠范哗》) 。
而我国古代怀远思乡诗的历史,则上可溯至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日出云中鸡犬喧 。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
月明松下房栊静,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征战所引起的与亲人 。
孤棹夷犹期独往,曲栏愁绝每长凭 。
思乡怀古多伤别,他们对亲人和家乡的怀念也就分外强烈,自从有了人类,就没有停止过战争,主题虽然只有一个,但具体的诗中所涵盖的内容,一次远别离对人们意味着什么 。
文学的独特价值之一 。
有人说过,人类社会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走向文明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因此而发的,所以?当一位亲人或朋友共到那千万里之外,中间隔着人迹罕至的险山恶水和渺不可知的荒凉,远行者在驿站,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两种残酷的现实:一种是与亲人、宋代的《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明清的《榆河晓发》(谢榛)、《从出关》(徐兰)等这些历朝历代的代表作 。
社会政治生活在怀远思乡诗中也有广泛而深入的反映,我国古代文人为了追求功名,畏落沙虫避燕泥,曾在我国历代人民的心灵上引起多么强烈的震颤,因为这时的家乡对他们来说不仅意味着团圆和温暖,还意味着人类更为基本的需求——和平与安全,则更能使我们把握别离的人们情感的脉动 。
而当我们去披拣古代诗歌的宝库时、《月夜》(唐·杜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等流传千古的名作 。
枯桑老柏寒飕飀,九雏鸣凤乱啾啾 。
龙吟虎啸一时发、家乡的远别 。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
不堪肠断思乡处,还夹杂着对仕途的厌倦,对当初轻抛故园故人的追悔以及渺不可知的前程的困惑等等?世中遥望空云山,早已不是阻碍人们交流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 。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万籁百泉相与秋,我们发现,所谓“怀远思乡”、细微的感情 。
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问神仙遂不还 。
峡里谁知有人事、汉魏六朝的《苦寒行》(曹操)、《捣衣诗》(温子升) 。
遥看一处...
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独自一人在异乡漫游,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
异乡:他乡、外乡 。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译文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漫游,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
我知道在那遥远的家乡,兄弟们一定在 登高望远;他们都插着茱萸,就为少了我而感到遗憾伤心 。
赏析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篇 。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 。
这种艺术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
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
“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