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中国元素的灵魂

诗词是中国元素的灵魂

介绍中国古诗词论文的开头用优美的词语介绍一下中国的古诗词.比如“...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三千年来我国诗人辈出,佳作如林.在现在的中学课本中选录了许多古代诗词,或写景或叙事,或豪放或委婉,无不是作者的精辟之作.这些优美的名人佳句,往往以简洁明了的词语表现丰富多彩、深邃的意境,让读者产生无限空间的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急求形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诗句或古文!谢谢!【第1句】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然而,时光流转,时代变迁,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国传统文化似乎被遗忘在尘封的角落 。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文化亢奋的时代,“韩流”来袭,势不可挡,西方文化不断“抢滩登陆”,多元文化让中国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时尚前卫 。
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一方面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也会带来传统文化的迷失 。
这是多么可怕!没有别具特色民族文化,必然无法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赢得世界的尊重!【第2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 。
其中的许多精华,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文化经典 。
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 。
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 。
【第3句】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国学源自天地,从伏羲仰天俯地而悟易经,到屈原漫游天地而得九歌,再到竹林七贤隐居山林而通三玄,古之高士,欲有所得,无不与天地相交接 。
故我说:国学亦有大美 。
国学大美,美在境界,美在德操,美在文字,美在悲悯,美在轻盈 。
先悟境界 。
孔子之美如一丝春风和煦而温暖,孟子之美如一阵夏雨热烈而强劲,庄子之美如一片秋叶淡泊而悠远,老子之美如一场冬雪晶莹而博大 。
【第4句】首先说传统文化中民俗的魅力 。
这是几千年代代相传的、为普罗大众接受实践的层面 。
包括节日习俗,生活中婚丧嫁娶习俗,服饰习俗等 。
今天,婚丧嫁娶习俗和服饰习俗等随着时代变革发生变化了,这也是事物变化的规律 。
节日习俗有过春节的习俗,串门拜年放鞭炮庙会等等;元宵节灯会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七夕习俗,中秋节赏月,重阳节习俗,腊八喝杂米粥等 。
这些习俗中,除了如何过节、吃什么之外,当然还有尊重老人,注重家庭亲朋友爱,缅怀圣贤,欣赏大自然和谐美丽等元素在里面,而不是过春节了大家包饺子吧,到端午节了大家吃粽子吧,到中秋节了大家发月饼吧,不是这样的表面肤浅到吃的程度的文化 。
【第5句】诗经文字简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读之可明道;楚辞文字沉郁,感情激奋,读之可养志;汉赋文字汪洋,规模宏大,读之可盛神;唐诗文字刚柔并济,气象万千,读之可立魂;宋词文字清丽,大美天成,读之可洗心;元曲文字激越,摇曳多姿,读之可通灵;明清小说文字典雅,描世间百态,读之可启智 。
【第6句】中国作为五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也极为广泛,儒学这一文化符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它对我国人民的生活及思维方式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
一方面,儒家思想最早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主要倡导政治统一、社会安定、道德规范,仁政以治、发展教育和生产等,这些思想对于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不仅如此,儒家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的论调不仅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倡导,同时也是对创建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倡导,这些思想都能过在现代化的社会条件下继承下来 。
【第7句】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之大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美轮美奂,然大美无声,非虚妄浅薄者可闻,国学典籍含英咀华,默而无言,与你遥遥相对,无声的召唤令你心驰神往,当你怀一颗赤子之心走近国学,感悟国学,体味国学,践行国学多时,你会蓦然发现,国学大美,其实已在你心里 。
【第8句】中国传统文化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当是领导干部修齐治平的优秀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