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古诗词( 二 )


古诗词常见情感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 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 , 每首诗都饱含诗人丰富的情感 。
诗词茫茫 , 情感戚戚 , 把握诗词的情感 , 是读懂诗词的关键 。
那么我们来看看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例】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 , 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 , 无人知是荔枝来 。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 , 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 , 竟不惜兴师动众 , 劳民伤财 , 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侈 。
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 , 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 , 提示诗歌主旨 。
“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 , 启人思索 , 留有悬念 。
“无人知”虽三字 , 却发人深省 , 耐人寻味 。
2.反映离乱的痛苦【例】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 , 安史叛军攻陷长安 , 肃宗在灵武即位 , 改元至德 。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 , 被叛军俘至长安 , 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 , 身历逆境思家情切 , 不免感慨万端 。
诗的一、二两联 , 写春城败象 , 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 , 充溢离情 。
全诗沉着蕴藉 , 真挚自然 , 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 , 眷怀家人的感情 。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 , 情景兼备而不游离 , 感情强烈而不浅露 , 内容丰富而不芜杂 , 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
”此论颇为妥帖 。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
3.同情人民的疾苦【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全诗略)这是杜甫自伤贫困的歌 。
上元二年(761)秋八月 , 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 , 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 , 搞得屋漏床湿 。
面对这苦难的处境 , 杜甫不只是哀叹自己的遭遇 , 而是进一步联想到像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 。
这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 。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 , 句式长短不齐 , 韵脚多次转换 , 给人一种参差错落、曲折跌宕的感觉 , 有助于表现坎坷生活和悲凉郁塞的心情 。
唐宋诗醇 云:“极无聊事 , 以直写见笔力 , 入后大波轩然而起 , 叠笔作收 , 如龙掉尾 , 非仅见此老胸怀 , 若无此意 , 诗亦不可作 。
”【例】卖 炭 翁白居易卖炭翁 , 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 , 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愿天寒 。
夜来城外一尺雪 , 晓驾炭车辗冰辙 。
牛困人饥日已高 , 市南门外泥中歇 。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
手把文书口称敕 , 回车叱牛牵向北 。
一车炭 , 千余斤 , 宫使驱将惜不得 。
半匹红绡一丈绫 , 系向牛头充炭直 。
全诗通过卖炭翁辛劳烧炭、艰难运炭上市、炭被宫使掠夺的悲惨经过 。
借卖炭翁的不幸遭遇 , 为百姓鸣不平 , 用卖炭翁的形象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酸和痛苦 , 打击中唐的弊政之一“宫市” , 以及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 艺术上也很有特色 。
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 , 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 , ──又是多么可怜的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 。
其他一切描写 , 都集中于这个诗眼 。
在表现手法上 , 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 。
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 , 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 , 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 , 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