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古诗词( 六 )


那么 , 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一、初读诗文 , 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 , 其义自明 , 其情自见 。
诵读古诗方法很多 , 分自读、对读、群读 , 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 。
多读 , 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 。
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 , 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 。
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 , 在读中有所感悟 , 在读中培养语感 ,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读多了 , 自然成诵 , 化为心中之本 。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 , 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 , 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 , 每个词的读音 , 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现在“衰''读“shuai" , 但古读音应该是“cui” , 古读音更能押韵 , 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深处有人家 。
”古时应该读xia. , 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4 , 就不和谐 , 不押韵了 。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 , 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 , 多读几次 , 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 , 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
二、精读课文 , 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 , 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 , 在语文课本中 , 古诗词都会有注释 , 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 。
这时 , 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 , 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 , 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 。
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 , 去自己翻找 。
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 有很大帮助 。
三、研读诗文 , 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 , 有不少的古诗词 , 它们作者不同 , 背景不同 , 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
就拿“送别"主题来说 , 有李白的《赠汪伦》 , 写汪伦以歌声送友 , 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 , 写李白以目光送友 , 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以酒送友 , 借朝雨 , 青柳 , 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 。
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
再比如: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 , 表达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
同样是写景诗 , 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 不仅写出了敬亭山秀丽的风光 , 其中“尽''、“孤独"、“只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 。
从背景资料当中 , 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 , 青年时雄心壮志 , 无奈朝廷黑暗 , 世态炎凉 , 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 , 孤寂之感倍生 , 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
(2)想象力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 。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 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 。
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 。
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 , 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 , 诗句的言外之意 , 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 , 去联想、补充和创造 , 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 。
例如:《江上渔者》学习古诗后 , 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 , 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 , 打捞鲜美的鲈鱼 , 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 。
(3)课外拓展的必要性 从最简单的诗句“鹅 , 鹅 , 鹅 , 曲项向天歌 。
白毛浮绿水 , 红掌 拨清波”开始 , 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 , 来理解诗句 。
自居易 的《忆江南》我搜集一些江南美丽风光的图片 , 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感叹下 ,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何难忘江南 , 从而读出对江南的赞美 。